□民间自救
村民自发保护未拆文物
4月14日一大早,70岁的王德安和村里其他几位老人,分别从马固村周边租住的社区向王氏家庙走来。赶来的几位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看护马固村最后的两处文物——王氏家庙和马固关帝庙。
建于1613年的王氏家庙,现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正屹立在一片废墟当中。距离它几米远的周边,都已经成了黄土和废墟,数辆挖掘机还在不停地作业,不时还有压路机从它前面经过。
连日以来,马固村的拆迁工作越来越密集,在建的许昌路西延线就在王氏家庙门前。
王德安却管不了那么多,他一心要把村里这座承载着几百年历史的王氏家庙保护好,让它能在这次拆迁工作中幸免于难。这几位老人,每天都会守在家庙里。一旦有大型机械经过,他们就上前制止,要求工人小心施工。
老人自费保住文物构件
77岁的王白龄得知王德魁故居要拆迁那天,正是马固村整体拆迁后第三天。
王白龄早已不在马固村居住,因工作关系,他很早就搬到了河北保定。作为王德魁的曾孙,接到电话时,他难掩悲痛的心情,立即买了张火车票,赶回郑州老家阻止拆迁。
“我去找村委会说,对我爱搭不理”,王白龄回忆称,每找一人,他都会把曾祖父的事迹讲一遍。“就是让他们知道,我家的老房子是文物,拆不得!”
然而,村委会却把老人推到了文物部门。上街区文广局的有关领导则表示,王德魁故居是文物,眼下村整体拆迁,故居可原地保留或整体移位。得到文物部门的肯定后,老人再次找到村委会,询问是否可以加以保护,却被告知必须拆除。
为此,王白龄老人要求自己将房子构件拆掉,以便将来择地复建。在上街区文广局协助下,专业测绘公司对王德魁故居进行测绘,制成平面结构图。后由老人自费3.5万元将房子拆除。王白龄说,“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我自己不拆就会被他们给扒了啊。”
目前,王德魁故居的所有构件,都放置在王白龄表弟的一处厂房内。掉角的青砖、断裂的灰瓦、磕裂的木雕,曾经气势恢宏的王德魁故居,已经化成了一堆满是瑕疵的建筑构件。4月15日上午,房屋构件均被堆砌在厂房一角。
除了热心村民的努力,文物保护志愿者们也在为郑州的古文物保护默默努力着。彭保红原是一位驴友,喜欢到农村游玩。看到很多文物没有得到保护,她开始利用微博呼吁网友关注文物保护。自2012年起,彭保红不断奔走,先后对马固村、柏庙村、孙庄村及新郑市下辖古村落进行探访。
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专业文物保护志愿者,专门呼吁文物保护。4月17日,彭保红特意自费前往上海,参加2015年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与更多的专家、志愿者探讨文物保护之道。
编辑:杜明楠
相关热词搜索:宗祠 孙宝珠 1000年 古村落 古宅 古建筑群 古民居 千年古村 商业街 柏庙村
上一篇:轩尼诗在华被注册成瓷砖 状告中国商评委获胜 下一篇:敬一丹退休或回母校任教 33岁“跳槽”到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