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台讨论天气,是不少网友的爱好。殷立勤
■若造成严重后果,最高罚款5万
■气象达人:尽量改气象预报为分析和科普
今后,气象爱好者在网上随意发布个人预测的气象信息,可能会遭遇重金罚款。5月1日起,《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开始实行。该《办法》规定,除气象台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气象预报,违者最高可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对此,多名“气象达人”表示,该禁令不会对他们的网络活动造成影响,但自此会弱化预测的概念,强化气象分析及科普。他们认为,引起人们恐慌、哗众取宠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气象预报才是最受打击的。不过与几年前的百花齐放相比,近两年来的民间气象预报的确有着热潮消退的趋势。
更换据点:
转至更私密的微信发布
2009年,因为在微博上对上海11月上旬的寒潮侵袭大胆而准确的预测,网友“花藤龙心”一夜成名,被网友封为“气象帝”。此后,“花藤龙心”作为民间气象爱好者的代表,其观点常常出现在各类媒体的气象报道中。但去年以来,人们却很难再看到“花藤龙心”的名字,一些粉丝也到其原来常驻的论坛询问“气象帝”踪迹,怀疑其已隐退。
事实上,“花藤龙心”早已将“据点”搬到了微博,不再使用原来的ID,但仍在继续普及着气象知识,记录上海天气,做短期天气趋势预测提醒,近来还会给粉丝们一些关于空气污染的提醒。5月1日以后,会不会停止此类信息的发布?对此,“花藤龙心”表示,日常气象信息的探讨应该不会受影响,主要就是预报灾害性天气时不要引起恐慌,“比如有个台风要来,气象局全面分析其登陆可能性,我们也可以研究它会不会登陆,但要注意用探讨的语气,不是肯定式的预测。”
这一观点也得到其他气象爱好者的认同。曾经十分活跃的气象爱好者“小鬼”对记者表示:“只要不过激,我认为日常的天气预测没什么问题,那只是我讲出来的个人观点而已。受处罚的前提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想这项规定的发布是打击那些极端的、哗众取宠式易造成人们恐慌情绪的预测。”
编辑:雷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民间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