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那么有两个得意者,那么谁是这个利益受损者呢?就是原来的这个出租车司机,通过短片刚才你也看到了,郑州的出租车司机说了很多心里的委屈,我要交那么多钱,而且我那么辛苦,挣的也不多,现在我就这么一点点生意,还要面对那么多人来跟我抢,他当然心里就有不满,当然就要发泄出来。
那么对于政府来说,这个时候,所有的矛盾可能都要政府来解决,因为不管是原来的出租车司机,还是互联网专车司机包括消费者,手心手背都是肉,利益都是要协调的,但问题是,怎么协调呢?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从2012年打车软件开始出现,两年多时间,一方面,是各种打车软件风生水起的营销和推广,另一方面,新生力量的快速发展,也给一些地方政府管理带来了挑战。
今年4月30日,广州优步分公司因为“涉嫌非法经营”被广州市工商、交委和公安三部门联合检查。5月6号,优步成都办事处被约谈,原因是优步涉嫌组织私家车接入平台,从事非法营运。而这,也引起了其他专车司机的担心。
滴滴专车司机 范先生:
专车平台将社会上的闲置资源(私家车)盘活了,你需要我交税、领牌、无问题,只要双方都有利、国家有利、个人有利、要跟上形势。
解说:
事实上,今年1月以来,各地管理部门首先对专车表明的态度是“不”,并陆续展开打击行动,其中,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私家车。今年1月6日,北京市交通执法队,就在首都机场查处了3辆专车,全部为私家车。他们表示,这些通过互联网叫车软件进行运营的社会车辆,是非法的,和“黑车”并无区别。
杭州市运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何广云:
从目前现行的道路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里面,都没有明确什么是拼车。
解说:
此外,济南、沈阳、南昌、杭州等地,专车车主被查扣、公司被约谈的消息也陆续爆出。
前方发现一辆白色大众途观,涉嫌非法营运,请注意拦截,收到。
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办公室副主任陈朝晖:
如果(网络平台)是涉嫌为没有营运资质的车辆提供招车服务的,是可以处以3到10万元的行政罚款,我们是按照(抓到)一车辆处罚一次。
解说:
和其他一些地方有所区别的是,上海交通执法总队一方面在进行私家车非法营运集中整治行动,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研究规范合作。
5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召开发布会,宣布将与“滴滴打车”合作,打造统一信息平台,并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这也被视作上海主管部门与互联网企业迈出融合发展第一步。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
第一要承认现状,现在确实有这个需求,第二不管怎么一种方式,一定要处于受控状态,第三个恐怕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现在必须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考虑新的业态。
解说:
孙建平表示,规范之后,专车司机需要取得运营资格,隶属于正规合法的出租车公司或租赁公司等,必须纳税、上保险,充分保障乘客的利益和市场规范。
有的在打击,有的边打击边出台新的办法,也有的还在观望和思考。今年1月25日,合肥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透露,合肥市也正在加紧研究合法出租专车的运行办法。
董倩:
新鲜事物出现了,对于原有的这种事物的冲击可想而知,那么受到冲击的这一方肯定是不舒服,那么怎么去对待新兴事物的一方呢?那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要连线一位专家,他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副教授朱巍,那么之所以请到朱先生,因为他长期关注互联网行业方面的这种法律问题,尤其最近他开始关注互联网专车的一些问题,那朱教授您看,我们一同来看看,交通运输部在今年1月8日的时候,互联网专车他有一个什么样的意见。我们先来看一下。
“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上来应该说是肯定的。接下去看,“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好,首先您给我们分析一下,就这个各类专车软件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我想知道一下,就是您怎么看?它遵循的是市场规则,还是说要遵循运输市场的规则,这个规则是市场的规则,还是现有的这种行政方面的一些规则。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 朱巍:
您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这个规则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分为两部分看,一部分是现有法律体系的规则,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关于出租车的相关规定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制订的老规则,还有一部分规则是永远不变的,如何保障出行更为安全快捷、同时保障乘客和司机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好的保障。
所以一个是死的规则,一个是活的规则,他说的规则我理解是这两方面的意思。
同时再看看交通运输部前面说的,它主要的意思对专车来说或者对互联网+的这个新兴产业来说是一个支持的态度,但是后面同时要保障,你要安全,要做到监管,同时相关的规则你要遵守。但这个时候又有一个问题,一个老规则第一个新规则,新规则我可能可以遵守,更好的做好监管,那么老的规则,当互联网+和老的规则发生碰撞的时候,到底是让互联网+去适应老的规则,还是让老的规则去适应互联网+,我觉得这是考验一个智慧型政府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董倩:
没错,我们继续往下看,这里面还有一句话,“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这个问题就来了,那么为什么禁止私家车接入?的确是,私家车有没有这样的资质,另外司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但是问题上在现实生活中,私家车的接入,它的确是极大的丰富了互联网提供专车的资源,应当说使得互联网的这种平台的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对于人民群众的出行来说,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那面对这种矛盾的时候,政府又应当如何取舍呢?
朱巍:
首先这是一个刚性的需求,生活在北京的朋友都知道,有的时候高峰期打不到车,因为咱们国家的出租车进入一个城市是有限量的,是有定量的,很多城市发展了十几年,出租车才增加了几百辆,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现在的出行要求。但是进来之后我们会发现,是不是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出行是否安全,这个司机是否有资质,这个车辆是不是有保险,所以这个是提到政府层面上,政府层面是长市场是否是不是准入,或者是更规范市场的运营,这是一个的重要的问题。
董倩:
您看现在互联网+情况下的这种出租车的服务,一种是专车,一种是拼车,我们看专车,这里面刚才说到了有私家车,还有现有法规下,司机和车辆合规运营的这种情况的车,其实现在对政府来说,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到底哪些应该去及时的制止住?哪些是要因势利导的去顺应?那怎么去分辨?那如果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这个角度来说,那越多越好,越多越能满足,但是如果从另外一方面,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又不是这样的,那政府现在应该怎么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朱巍:
真的是考验一个智慧型政府的时候,当你发现一个互联网+面对一个新事物,特别是出租车的时候,你发觉好多类型的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车当然越多越好,随时出去打到车越好,越多越好,越便宜越好。但是不是凡事都要有一个规则,这个时候作为政府来说,我觉得应该做两方面事儿,第一方面我们现在在一个风口,如果说最关键的风口,那就是当下,互联网+的风口,在这个时候政府是不是应该把握机遇,站在更高程度上看待新兴的产业,同时政府的责任要做好监管,要做好守夜人,监管有几个方面,首先得新的事物,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把这个危害去掉叫趋利避害,对于专车来说司机的资质是否有无犯罪记录,如果出现问题之后,商业保险够不够,我觉得这方面做好监管之后,作为一个新的事物就应该鼓励去促进它,而不是去阻挠它。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