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你会因为这个去坐车吗?
成都市民:
会啊,因为我朋友他们都会去用这个。
成都市民:
听说过,在我们家小区电梯里面都有。
记者:
你会因为这个去尝试吗?
成都市民:
肯定会。
解说: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每天4.5亿人的出行需求中,有3000万—5000万是出租车和专车的用户,有1.5亿人是自驾车主,有将近2亿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面对未来的市场,投资商们不顾压力,仍然表现出了坚定投资的决心。
记者:
平台给你们的钱会不会多一点?
滴滴快车司机:
会的,多一点,当广告费,赚市场,同Uber抢生意、烧钱、抢市场。
解说:
打车出行,市民考虑的是实惠和便捷,互联网企业争夺的是未来巨大的市场,出租车司机们感受到的,却是重重的压力。而一座又一座城市的管理者呢?舆论都在看着,他们将如何协调解决这样的矛盾?
董倩:
我们来看,互联网打车和原有的这种出租车行业,不断的在发生着这种冲突和矛盾,而且这种冲突和矛盾的激烈程度,似乎是在一天一天的在增加,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互联网打车的这些新兴事物,他们在不断的跑马圈地,他们在不断的追加投资,那么现在的投资,他们现在这个盘子有多大?我们来看一组数字的对比。
全国出租车一天的接单量是六千万单,那全国到底有多少出租车司机呢?二百六十万,我们再看5月25号,我们就节选这一天,某打车软件在12个城市一天的接单量两百万单,而这个打车软件有多少司机呢?四十万。
您看完这个数字,也许会说,这不说明什么呀,他们相差很远,的确是,数字显示相差很远,但是我们分析一下它的背景,六千万单,是全国的出租车,12345线城市全加起来了,而这个打车软件是12个城市,仅仅是12个城市,而且这仅仅是这一家打车软件,要知道,全国这种打车软件大概有十多个,由此你可以想象对原有出租车的形势造成多大的冲击。
我们再来看,在这种背景下,原来在打车的市场上只有两方,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你愿意打不愿意打没事儿,我就是只有出租车,没有别的,那么现在,突然在这个市场里面硬塞进来一个互联网专车和互联网专车司机,那么现在形势发生变化了,我们来分析,三个利益悠关方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说消费者,好了,消费者以前,很难想象,就是说上下班打车的时候会有多艰难,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可是现在有了互联网专车,一个软件下去很快车就到了,对消费者来说,首先我的消费体验,提高了,消费的质量提高了,再有一个,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我用了这个打车软件,还有人给我补贴,那何乐而不为呢?消费者是受益者。
那再来看互联网专车的司机,应该说他们也在受益,因为打车软件经常给他们有补贴,另外他们不用像传统的出租车司机一样,像没头苍蝇一样整天在大街上乱跑拉活,最重要的一个是,他们不用像传统的出租车司机一样,每个月都要惦记着我要交份子钱了,还有各种各样的杂费,他们只需要交的就是一个汽车的燃油费。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