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第25代孙的转变
在汪大捷用心的照顾下,一些战俘发生了转变,但学园中,还是有人不服从管教。
1940年7月一个雨夜,临睡前,汪大捷到学员宿舍查看时,发现有六七个人在密议“越狱”。主谋山本,是日本庆应大学的毕业生,45岁,被俘前为伪“河南省建设厅”顾问,在学员中颇有号召力。汪大捷立即将卫队连长找来,连夜加强了警卫。第二天一早,汪大捷将几个主谋者分别单独禁闭,然后对全体学员进行教育,并对被禁闭的人单独谈话。有人很快悔悟,但山木却不肯忏悔。
由于自感将被枪毙,又遇上下雨时着了凉,山木开始发烧,他以为,纵不被处以极刑也得病死。没想到,汪大捷立刻派人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第二天还买了点心水果到医院去看他。在他住院期间,多次跟他谈话,之后山本主动写出悔过书,“我是清和天皇第25代孙,祖先是开拓北海道的功臣……帝国思想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大同学园汪大捷先生的人道主义、大同思想和自己身受对俘虏的优待,我心服了……”
此后,山木成为了“反侵略战争同盟会”的顾问,还自己创作剧本《至上之爱》、《天堂地狱》、《正义血战》等在学园里演出,效果很好。
学园还将一些文艺“学员”组织起来,形成话剧团,开始在附近进行反战宣传演出,之后,在西安钟楼北边的明星剧院公演了三天,几乎天天爆满。
从此,到学园参观采访者日益增多,不仅国内,连香港的《大美画报》和《大地画报》也都前来采访,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也曾来此参观并留影纪念。
莫让世仇悲剧再次上演
然而,好景不长,有人认为收容所所长是个“肥缺”,借汪大捷1941年春带领俘虏郊游之事,控告他“纵兵扰民”,之后,汪大捷被“撤职查办”。虽然没过多久汪大捷便“官复原职”,但从此他离开了大同学园。在他在职期间,这里关押了200多名日军战俘,仅1人病死。继任者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原来的一些做法,但本质上,又回归到军人管制手段。之后,汪大捷辞去了陆军大学的差事,全家搬到重庆西郊沙坪坝街35号,在那里开了一个小书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4月下旬,“大同学园”内500余名战俘在部队的押送下,坐火车遣返回国。
1946和1947年,汪大捷开始先后在北京、沈阳和长春举办了“大同学园”的展览。参观的中日人员都深受感动。1949年后,汪大捷留在了北京。
1995年8月8日,汪大捷又协日本友人桐生润三、秋本能里子等应邀参加了“宝鸡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暨大同学园学术座谈会”。汪大捷表示,希望弘扬宣传大同精神,促进中日和平友好,莫让德法的世仇悲剧再次发生。
2000年8月15日,“大同学园旧址”碑落成,正面“大同学园旧址”六个大字系汪大捷先生手迹。两个月后,汪大捷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按照他的遗愿,翌年9月,他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大同学园旧址内。
“大同学园旧址”现为渭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当年,他在日俘营里进行的“大同实践”依旧影响着当下,并启示着未来。 华商报记者 贾晨
本次活动特别鸣谢“华山论剑西凤酒”全程冠名支持,陕西抗战遗迹寻访用车由陕西吉正双龙提供。
7月7日去中条山守卫抗战英灵 陕西白皮松今起征名
70多年前,一支从三秦大地出发的军队在山西境内的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以死伤两万余人的惨痛代价,粉碎了日军进入大西北的妄想。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华商报推出“中条山上祭陕军 故乡水土缅忠魂”活动。7月7日,我们将在抗日将士们牺牲的地方,栽种一棵陕西的白皮松,寄托家乡父老的缅怀之情。今起,我们为这棵白皮松征名,欢迎读者踊跃参与。
1938年3月,日军兵临山西风陵渡。陕西省主席兼38军军长的孙蔚如率领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开赴晋西南抗日第一线,坚持抗战近三年,用血肉之躯在黄河岸边筑起了一道保卫家乡的钢铁防线,用生命谱写了许多悲壮感人的故事,其中“八百冷娃”跳黄河最为悲壮。
1939年6月,孙蔚如部在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拼杀。八百多名中国军人被数倍的日军重重包围,他们被逼到了黄河北岸的一个悬崖上,弹尽粮绝,这群多数仅十七八岁的“陕西冷娃”为了捍卫中国军人的尊严,面朝陕西,先跪天,再跪爹娘,后唱着秦腔一头扎下山崖,扑向滚滚黄河……
中条山高,愧与八百冷娃壮举比肩,黄河水长,难和三秦子弟浩气争冠。
在抗战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缅怀抗日将士,我们特选择了一棵白皮松,还有来自陕西107个区县的107瓶水、107捧土,在7月7日,用来自家乡的水土,将这棵白皮松栽种在当年陕西子弟浴血奋战的中条山,让这棵挺拔青翠的白皮松日夜守护抗日将士的忠魂,也借此表达我们对英雄的崇敬,寄托三秦父老的缅怀之情。
今起特向全社会为这棵白皮松征名,两种通道同时开通,敬候你的参与,同时请注明名字的含义。华商报将从参与者中选出10名入围者,并奖励每人华山论剑西凤酒100ml爱国纪念小酒一瓶,之后从入围者中选取获胜者。名字被选用者将可免费参加本报在中条山举行的“中条山上祭陕军 故乡水土缅忠魂”活动。
征名通道:
1.扫二维码下载“华商头条”手机APP,填写征名内容
2.拨打华商新闻热线029-88880000
华商巷议客户端对本次征名活动全程报道。
华商报记者 肖建平 郑唯舒 付启梦 杨平
守卫英灵的白皮松是如何选出来的
为了缅怀在中条山牺牲的2万余陕西子弟,5月,华商报联合西安植物园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寻找具有代表意义的树,最后在秦岭山中选取了一棵高6米、树冠3米、1米处树径十几厘米的白皮松。
参与此次选树活动的西安植物园总园艺师马延康说,选择白皮松原因有四个,一是白皮松是我国特有的树种,是东亚地区唯一的三针松;二是它具有非常强的抗旱、耐寒、抗污染特性,而且没有病虫害,非常健康;三是白皮松适应性强,无论山区还是平原都长得好;四是它寿命比其他树种长,一般能存活三四百年,最长的能活上千年。
这棵即将离陕赴晋的白皮松挺拔青翠,树姿优美,树皮奇特,干皮斑驳美观,针叶细尖亮丽,树形饱满、呈塔形,树龄超过10年。总园艺师马延康说,我们带着神圣的使命感来选树,来自秦岭的白皮松是陕西的一个符号,承载着3000多万陕西儿女对抗日将士的缅怀,与青山一起守卫壮士的英灵。 华商报记者 肖建平 郑唯舒 付启梦 杨平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