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走进阿里的"神草" 陕北紫花苜蓿入藏变"神草"

社会新闻 西藏日报 作者:谢恩主 2015-07-13 10:23:16
[摘要]在海拔4500米的阿里高原,放眼望去,尽是裸露的群山和广袤的戈壁,土壤瘠薄,加之寒冷干旱少雨,树难生长,草也非常稀少。

  在海拔4500米的阿里高原,放眼望去,尽是裸露的群山和广袤的戈壁,土壤瘠薄,加之寒冷干旱少雨,树难生长,草也非常稀少。

  草场原本稀薄,一旦遇到暴雪,牛羊常因缺乏草料而冻死、饿死,使农牧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如何解决饲草问题,成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陕西援藏干部尝试着解决这一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第四批援藏干部开始的种草实验,到第五批温江城的种植成功,已经成功将陕北的紫花苜蓿种植在阿里高原。紫花苜蓿一旦成活,一年割两茬,可连续收割多年,当地群众觉得很神奇,称之为“神草”。

  2010年7月底的一个周末,我们第六批援藏干部刚到阿里不久,温江城带着我们到噶尔县昆莎乡农业示范基地调研。温江城是第四、五批连续援藏的陕北人。因为新老县委书记交接工作的需要,他要比其他援藏干部晚回去一个月。大家打着红色的队旗从地区文化广场出发,乘车向机场方向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刚过机场不远,就看到前方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庄稼,仿佛是沙漠上的绿洲。我顿时一惊,莫非产生了幻觉?正在琢磨之时,跑在最前面的车辆拐进了庄稼地,我这才相信了眼前的一切。绿油油的并非庄稼,而是正在盛开的紫花苜蓿。

  原来,草场难以承受的问题,地区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请专家来考察,让农牧局引进草种,但效果一直不理想。第四批援藏干部领队刘强到阿里后发现,解决好饲草问题是造福牧民的大事,就鼓励援藏干部积极想办法。时任噶尔县委副书记的援藏干部温江城表示要尝试一下。听说他要种草,当时许多人反对,甚至有人嘲笑:专家都干不成的事,外行要干,陕西人真愣。温江城不顾劝阻,第二年春季返岗时就把陕北的紫花苜蓿等草种带来实验。为了确保成功,他还从陕北带来了技术员韩俊文。那年5月,在阿里春季即将来临之际,温江城在昆莎乡政府门前圈了几亩地,拣出石块,早早地把苜蓿草种播下去,隔三差五地浇水,精心呵护。一个月后,稀稀拉拉地长出了一些苗子。温江城很高兴,虽然出苗率不到一半,但是他看到了希望。可是,到9月份苜蓿就蔫了,慢慢地枯萎,到后来拔出一看连根也干枯了。

  这位倔强的陕北汉子不服输,他和韩俊文一起琢磨,寻找原因,最后发现问题在根系上。由于寒冷加上昼夜温差太大,根扎得不深,吸取不到足够的养分,才长不好。2006年的春天,温江城带来苜蓿草种和塑料薄膜,信心十足的他在政府门口圈了五十亩地进行试验。韩俊文采用内地的覆膜技术再次将苜蓿和其他草种种下去。这一次成功了,苜蓿出苗率在90%以上,而且经过了越冬的考验。

  可是在推广种植时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农牧民们普遍不认可,一方面是担心种不活,另一方面觉得太费劲,不如在草场放牧自在。“我们告诉老百姓,由政府免费提供种子、薄膜和技术,他们出力就行了。这些老百姓没种过地,还是不接受,这可怎么办?我想着种草技术难关都能突破,老百姓的思想工作一定能做好。”说到这,温江城笑了,“我正愁着呢,看到一个牧民赶羊回家,一下子来了灵感。陕北有句话叫作‘走路靠头羊’,我要找人带头,让老百姓看到好处。”温江城的想法得到了时任噶尔县委书记张田力(往届援友)的支持。县上决定在昆莎乡政府旁边濒临噶尔河的噶尔新村建立苜蓿种植基地,让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种植。当年,噶尔新村种植的几百亩苜蓿就喜获丰收,其他农牧民看在眼里,从第二年开始跟进,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

  “紫花苜蓿喜获丰收,牧民种草的积极性提高了,县上也种了几百亩,主要用于救灾。2008年2月,噶尔县发生了一场大雪灾,除了噶尔新村,许多乡村牧民家的牛羊没有草吃。县上迅速将20吨干草从噶尔新村示范基地运出,保住了全县20000多只牲畜。村上老百姓自种自用,除了满足冬季圈养,还有部分盈余。有了干草,又有剩余的劳动力,我们就带着老百姓养牛。”说着,温江城向前指着,示意大家去奶牛养殖场参观。

  听了他的讲述,我非常敬佩地对他说道:“连续6年待在这儿,不简单啊!”他笑着回答:“就是这苜蓿把我留下了。”温江城说,2007年是援藏干部交替之年,那年5月份,他来到噶尔新村种草,看到农牧民积极性那么高,苜蓿苗子一天天长大,他决定不走了,继续留任,决心为噶尔的老百姓多办点实事。

  他担任县委书记后,决定在噶尔新村建设农牧业综合实验示范基地。2008年初,他再次从陕西争取资金50万元,用于购买草种、地膜、覆膜机、化肥、播种机、小拖拉机等,雇了一辆大卡车把物资从陕北运到了噶尔县。在推广紫花苜蓿种植的同时,他从内地购买奶牛,要在基地建个奶牛养殖场,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我们聊着天,穿过苜蓿地看到前方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蓝天,雪山,绿油油的草地,飘动的红旗,藏式的平房,真是一幅美妙的艺术构图。

  我们来到了村委会。村委会旁边,有两排平房,平房中间圈起来的院子,就是村上的奶牛养殖场。村干部米玛上前给我们介绍奶牛养殖情况。米玛说,以前这里一头奶牛都没有。县上一开始从甘肃引进了90头奶牛,但高原反应严重,米玛带领基地工作人员给奶牛吸氧、输液,想尽办法,只救活了三四头。温江城总结经验,决定从气候相近的西藏日喀则地区引进。为了谨慎,这次只引进了11头,从小规模试养开始,而且引进的是已经适应日喀则气候的第二代奶牛。日喀则奶牛适应了高原反应,县上让农牧民免费领养,他们却担心这些奶牛难活,不肯养,只好再次让村干部和党员带头。

  “我当过兵,胆子大,领养了一头奶牛。没想到,当年挤奶收入就达到1万元。”说到这里米玛很是自豪。“养牛让藏族老百姓赚了钱,还能用上新鲜酥油,都特别高兴。”韩俊文插话了,显得很开心。我好奇地问:“你跟温书记来阿里后,一直待在这吗?”“我现在是阿里人了。”韩俊文看着我说。的确,他的脸已经像当地村民一样黑了。他作为技术员到阿里后,一心钻研人工种草,除了过年很少回家,为了照顾丈夫生活,他爱人也来到阿里。技术人才在阿里很稀缺,县上需要人,就把他调到噶尔县农牧局。虽然单位在农牧局,他却整天都在示范基地忙碌,孜孜不倦。受他的影响,他儿子也在阿里工作了。

  “神草”的成功种植,使噶尔新村富了,昆莎乡富了,农牧民增加了收入,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从放牧露宿到圈养定居。据统计,一亩苜蓿年均产量是1700公斤,相当于一百亩天然草场的产草量。人工种草不仅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对缓解天然草场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种草是好事,但是进一步推广难度很大,不过,困难不会阻挡探索的步伐,我们这些援藏人正与当地干部一起,打算在提高苜蓿产量、培育新品种上寻找新的突破。

编辑: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 温江城 阿里 紫花苜蓿 草种 噶尔县 援藏干部 神草 人工种草 农牧民 养殖场

上一篇:生育意愿下降单独二孩政策遇冷 卫计委:符合预期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