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为你们点赞!交警秦岭中队被赞公路守护者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5-07-27 11:04:13 编辑:华商报供稿 作者:卿荣波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巍峨的秦岭,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本是川陕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天然屏障,却在我们老祖宗的勤劳和智慧下,天堑变通途。山与山之间的秦岭北坡,西安长安界内,今天,我们的警察故事从这里开始。

  如今距西安城南35公里的秦岭脚下沣峪口入山道路,是北起内蒙古包头、南至广西南宁的210国道秦岭段的入口,从这里开始古时也被称为子午道。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万万没想到,当年他心惊胆战的虎口天险,如今却成为大西安老百姓的度假胜地。

  作为地处内陆的西安,秦岭是老百姓节假日避暑游玩的第一选择,如今扎堆的农家乐和数不清的私家车改变着秦岭的生态状况,而顺着这忙中有序的隔离墩,我们也找到了今天的主人公。

  赵鸿,标准的70后,沉稳但又不失干练。白色的大盖帽让他的身份暴露了,西安市交警支队长安大队秦岭中队中队长,秦岭中的交警叔叔带头大哥就是他了,“周末的沣峪口,最高峰能有2万辆私家车途经进山,平时也会达到5、6千辆,按一辆车5人游玩来算,周末的秦岭山中就会有10万人在休闲消费,那么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而这个呈三角阵型的隔离墩群,是赵鸿上个月才想出的高招。他说,由于秦岭山中道路狭窄车速缓慢,当车流量大的时候,沣峪口这个出山口就成为车流回城滞涨的最大难点。以前,全班民警周末加班维持秩序,要进行到凌晨1点,才能目送老百姓的车辆安全有序出山,而在出山口使用了这个导航隔离墩,借用进山的车道形成分流,晚上11点钟,群众的车辆基本就可以离开山口了。“哎,1点提前到11点休息,我们觉得还挺幸福的。”赵鸿笑的很苦但也很自豪。

  晚上七点钟,天色慢慢暗下来。一个挨一个的车流已经从出山口排到了山里。民警赵龙正在努力的让车流能按照秩序走快些。“大部分司机都是很守规矩的,但是也有加塞逆行的,就会造成双向拥堵,这在山路非常危险必须避免。”赵龙一边吹哨子一边打着手势。“看今天这车的数量,又得到深夜了。”小伙子腰间的手机一直在响,赵龙关掉了好几次,看着他头上的汗珠和眼里无奈的表情,似乎猜到电话是谁的了。

  210国道秦岭段本身就“危机四伏”,平日交通警察便要严加监管。而节假日成千上万的人流和车辆,一字排开在山崖间缓慢行进,用赵鸿的话就是“操碎了心”。

  这不,晚上九点,天马上黑透了,民警王立军骑着警用摩托朝山里深处驶去。“二道桥堵了,似乎有事故,我们得过去疏导。”王立军所说的二道桥是210国道969公里处三回弯口,坡度大,弯道急,车辆稍有不慎或者加塞,便会造成整个路段的拥堵,群众要出山就不知道到几点了。

  黑夜里,二道桥的车流尾灯映红了山谷,好像一串火焰马上要点燃天空一般。“堵车一定要看几个关键路段的全景情况,我们一般是采取站在地势高的地方观察车灯,一旦路段车灯不动了就是有拥堵,我们要立刻赶到。”山里的出警路段和城里不一样,几个堵点都距离较远,赶到二道桥,已经将近夜里10点钟,车流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

  经过指挥和疏导,车流慢慢速度加快起来,趴在车载天窗的几个小孩子居然大声的欢呼起来“终于能回家了!”。车里的群众不时投过来感谢的目光,是啊,这么晚在黑暗中和悬崖边上堵着,谁不焦急谁不想早点回家睡觉呢?晚上10点半,静静的看着又动起来的车辆,王立军深深的舒了口气,但他也知道这里动了,山口那边自己的同事又要开始忙了。

  什么叫守护?这,或许就是一种属于交警独有的守护吧。

相关热词搜索: 百姓民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