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一挺高射机枪 每天抬到阵地伪装待命
李景荣刚入伍时,机枪营驻地在今天距灞桥1里多路的一个村子,李景荣记得村子在铁路北边。营长叫丁振东,连长姓龙,是江苏人。班长是安徽人,叫高子白,自己所在的班有14人,9个人是外省的,湖北和河南人最多。
在李景荣的回忆中,当年机枪营的武器配置是每个班有一挺苏式高射机枪,一般班长就是枪长。每挺高射机枪当时需要8个小伙子一起抬才能挪动,每枪配置有100发子弹,弹药箱需要4个人一起抬。
由于日军从1938年开始就经常对西安展开空袭,所以擦枪、瞄准和射击是机枪营的训练科目。正因为这段经历,李景荣练了一手好枪法。用儿子李转社的话说,“说打哪就能打哪”。高射机枪的阵地一般都在距离营房几百米远的地方,机枪营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将高射机枪抬到阵地,没有敌情时机器会被用树枝等伪装起来,战士们在机枪周围待命。一旦防空警报响起,战士们就要按照日常训练要求进入各自岗位,调转机枪枪口瞄准天空,一旦发现进入机枪射程内的日军飞机,经上一级长官同意后就能开火。
由于此前机枪营被轰炸过几次,所以当兵的在阵地上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牺牲后,委托兄弟们给家里捎句话——我们是抗日英雄。因为大家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机枪营的战士们还半开玩笑地把自己穿的衣服称为“老衣”,每天吃的饭叫“献饭”。
在机枪营时间久了,李景荣知道了日军飞机一般都是从黄河东岸的山西运城或河南洛阳等地起飞。敌机刚一起飞,中国军队的雷达系统就会通过电报向陕西防空司令部发出信号,西安城就会拉响防空警报。警报声也是机枪营进入阵地、准备随时向来犯敌机开枪的信号。而老百姓则是争先恐后地往就近的防空洞里跑。
武器落后防空主要是驱逐和震慑
当年,日军飞机从山西或河南到达西安上空需要约一小时。这一小时在一定程度上给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争取了逃生的时间。尽管如此,整个抗战阶段,日军对西安的轰炸仍造成了巨大灾难和伤亡。据史料记载,整个抗战阶段,日军飞机屡屡轰炸西安,先后造成12444人亡、1245人受伤,合计6700多间房屋被毁。其中1940年6月30日的轰炸就造成400余居民死伤。
在机枪营时间久了,李景荣对日军飞机空袭西安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比如来西安上空的敌机如果只有一架或三架,那么肯定是侦察机。侦察机一般飞得很高,远远超出高射机枪的有效射程,所以只能观望,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机枪营的军人们都知道,一般侦察机的后面都会尾随有编队的轰炸机来投弹轰炸。时间久了,战士们只要听到飞机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过来的是侦察机还是轰炸机。老兵告诉李景荣说,轰炸机因为要携带大量弹药,所以轰鸣声比侦察机要大很多,飞行高度也比较低,所以机枪营的主要射击目标是轰炸机。
但遗憾的是,李景荣在实战中多次向敌机开枪,但一架飞机也没有打中过。后来他们才知道,苏式高射机枪平射的有效射程是6000米,高射时有效射程只有3500米,而日军侦察机一般的飞行高度都在6000米以上,轰炸机平常也在4000米左右。所以中国防空在当时对日军飞机仅能起到驱逐和震慑作用。明白这个原因后,高射机枪营的许多士兵都很失落。
为保证阵地隐蔽一般向敌机尾部射击
尽管因为武器落后很难击落敌机,但李景荣认为,因为有机枪营的震慑,敌机轰炸西安多数会选择在晚上。因为鬼子也知道,对于只有高射机枪的陕西城防部队而言,晚上的射击难度比白天要大很多。
李景荣说,用高射机枪射击正在运动中的战斗机时不能迎面开枪,因为这样会让飞机上的驾驶员发现机枪阵地,暴露军事目标。老兵们还告诉李景荣,射击飞机时必须要有角度,基本都是向敌人飞机的尾部射击,这样既能实现精确打击,又能保证不被敌人发现。
李景荣所在的机枪营曾多次目睹日军飞机来西安轰炸。一次是1944年春天的一天,日军的三架飞机来西安东郊一带轰炸,因为没有发现军事目标,敌机就对着地面一通乱扫。但由于敌机远在超出高射机枪的有效射程外,机枪营不能射击,只好随时准备着敌机进入射程。就在这时,一列从西边开来的火车通过灞桥,日军飞机就追着火车跑,边跑边朝火车扫射。李景荣说很多年过去了,那一幕他后来只在电影里看过。
那次危险遭遇发生以后,每当有火车从灞桥上通过,只要听见警报响就会停下来,等轰炸结束后才会正常行驶。
编辑:周庆辉
上一篇:12万奖学金揽高分考生 陕西民办高校招生拼财力 下一篇:抗战记忆|老兵:陈开明 冲锋号炸得只剩下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