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战斗中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指挥所,左二为师长林彪,右二为副师长聂荣臻。
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场为生存与解放而战的抗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与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泾阳县云阳镇慷慨誓师后,东渡黄河,以不怕牺牲的精神、一往无前的战绩,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1937年8月20日,南京最高国防会议任命阎锡山为第2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晋、察、绥三省抗日防务。第2战区成立后,即在山西代县雁门关南麓的太和岭口设置了行营指挥部。第二战区所辖兵力共30个师另3个独立旅,包括晋绥军和八路军全部,及中央军一部。
然而,还没等阎锡山开展部署,沿平绥铁路向西进犯的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就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七集团军的防线,占领了大同。随后,其主力便沿同蒲铁路南下,向雁门关进攻。与此同时,由平绥路上的宣化、新保安、怀来等地向晋东北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也在向浑源、灵丘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协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击溃国民党军第2战区主力,打开晋北通路,实现右翼迂回、配合第五师团歼灭平汉铁路沿线中国军队的目的。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总部按照中共中央调整战略部署的指示,令第一二〇师进至雁门关以西,侧击由大同南犯的日军;令第一一五师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待机侧击进犯平型关的日军。
9月14日,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奉命率先头部队到达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地区,对平型关地区的敌情、地形等情况进行详细侦察。
9月22日,日军突袭平型关阵地,第2战区要求第一一五师出灵丘与日军正面作战。林彪鉴于日军的攻势凌厉,认为出灵丘正面抵抗很难达到阻敌进攻的目的,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敌情和地形情况,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心态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群山连绵的谷道,及两侧高地便于隐蔽机动和伏击的实际情况,出其不意,打一个伏击战。报请八路军总部批准后,第一一五师即向平型关东南的上寨地区隐蔽集结,积极进行战前准备。
9月23日,八路军总部向第一一五师下达了向平型关开进的作战命令:“一一五师立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但须控制一部于灵丘以南,保障自己之右翼。”同时,电告毛泽东:“灵丘之敌于昨晚迫平型关附近,正在激战中。我一一五师今晚以三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平型关部队侧击该敌。另以师直属队并一部及独立团出动于灵丘以北活动。”
接到总部的作战命令后,第一一五师在上寨地区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会后,师独立团、骑兵营向灵丘、涞源方向活动,扰乱敌之后方,牵制和打击增援之敌;师部率主力于当日夜进至平型关以东之冉庄、东长城村地域。
9月24日,师长林彪和师政委聂荣臻组织旅、团、营指挥员进行实地勘察,确定在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镇道路两侧高地,利用居高临下便于隐蔽和突击的有利地形,采取伏击战术,歼灭从灵丘向平型关进犯的日军。
编辑:周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