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
■西安市植物园总园艺师马延康:
法桐树冠大生长快 但落叶多有飞絮
西安市植物园总园艺师马延康介绍,“法国梧桐是一种再生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的植物,树冠大叶茂密而且生长快,因此是一种常见的行道树种,10月份国庆节前后气温下降,是给比较合适的移栽时期。”
“友谊路的大树生长五十多年来,市民已经很习惯这些茂盛的大树为夏日带来荫凉。但是从园艺的角度来说,法国梧桐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说落叶期长,从每年的春天一直到秋天都在落叶,而且春季法桐果实中有很多飞絮,对PM2.5也有‘贡献’,还会导致部分市民过敏。”马延康建议,现在行道树可以选择的树种非常多,如果将来再回迁树木,并不一定再用法桐,而可以选用如女贞等适合西安气候大树木。
“城市建设中的行道树,不仅起到美化街道的作用,还为城市塑造了一个绿色的生态体系,行道树不仅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还可以为市民遮阳,吸附空气颗粒物,降低道路车辆噪音,吸收汽车尾气中的重金属,所以非常重要。”马延康说,“所以建议在地铁施工围挡的,一定要留足行道树。”
■西安市绿化委员会原办公室主任田文杰:
“最好在秋季落叶后到初冬前移栽”
“直径在40公分以上的树木,移植成活率比较低,所以我们会认真调查研究,尽量减少移植数量。”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铁5号线还会经过位于南二环和西二环交会处附近的牡丹苑,因施工其部分区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护好地铁施工沿线的绿化和景观,专家们对以往“占一修一”的方法提出建议。
2013年,西安市环城南路改造工程大量树木被移栽,当时西安市园林专家、西安市绿化委员会原办公室主任田文杰曾介绍,假如移栽一棵100岁以上的古树,常常在一两年前就要开始做准备。“第一年,先将一侧挖开断根,填上新土,等待其萌发一些小根,新萌发的小根生命力旺盛,有利于树的成活。第二年,再将另一侧断根,第三年再移植。”他认为,无论是古树还是普通的行道树,移栽一次,就像人要做一次大手术,事前要精心准备,事后得悉心照料。一般情况下,移栽的树木胸径最好不要超过20厘米,否则成本高、成活率差。
“最好在秋季落叶后到初冬前移栽,这时树叶已经掉光,树木所需养分减少,而地温还较高,利于生根,换个地方适应能力较强。”田文杰说。但现在往往由于工期紧张等因素,并不能保证所有要移栽的树木都在最合适的时节得到移栽。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旭辉博士:
友谊路法桐是西安人的心理寄托 移栽可公告“好归宿”
南京地铁三号线建设时期,曾出现持续数日的“法桐让路”事件,最终南京市全面叫停地铁3号线的移树工作。城市发展离不开地铁建设,市民生活也离不开这些朝夕相伴的梧桐树,地铁、大树和绿地该如何兼顾?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旭辉博士硕士论文就是研究西安市行道树,所以在五六年前,他几乎走遍了西安市二环内的大部分街道。王旭辉说,“西安市城区建设最早的一次规划,是在苏联援建下建设的,所以现在的幸福路、大庆路和友谊路,就是当时设计规划的,其中的法国梧桐也在那个时期种植,至今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应该是西安市年代最久的行道树之一。”
“在当时做硕士论文时期的走访中,友谊路的行道树给我印象最深,双向四排行道树将友谊路覆盖,即便的最炎热的夏季,走在友谊路上都有荫凉。”王旭辉说,“五六十年过去了,西安市城区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些此前的道路和区域职能也发生了改变,所以说,城市形态发生改变后,有一部分已经发生迁移。友谊路上的树,不仅是西安城市的绿色名片,留存了历史印记,还是市民的精神寄托。”
“对于五十多年树龄的大树来说,本身对于自身土壤依赖性高,移栽时会修剪花冠,而且保留一个根部树球,所以说对树木自身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王旭辉建议,“在施工工程期尽量减少树木移栽数量,一定要移栽的树木,可以找一个‘好归宿’,并向社会公告,让市民心理上有所寄托。”
■相关政策
砍伐绿化树木 应按“伐一栽三”原则补栽
目前,西安市80%的行道树是法国梧桐和国槐,共有约两千万株;其余20%分别是栾树、大叶女贞、油松、雪松、银杏树、柳树、红花槐、七叶树、马褂木等。树种不同,需要被修剪的频率也不同,生长周期慢的一般是一年修剪一次(如法国梧桐、国槐),生长周期快的最多的时候一年需要修剪三次(如大叶女贞、柳树)。
《西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规定,经批准砍伐国家所有和单位所有树木的,应按“伐一栽三”的原则予以补栽,原地无法补栽的,应交纳补栽树木所需费用,市容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补偿。
华商记者 任娇
编辑:华商报供稿
上一篇:延安一中学学生抽烟被罚400元“污染费” 下一篇:长缨西路现“假古董”骗局 市民摄像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