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插茱萸 唐潮人都这么干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有的地方还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茱萸节、茱萸会,可见茱萸自古就广泛被人们所喜爱。
佩茱萸,是汉族岁时风俗之一。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编辑:曹静
上一篇:调查:西安重度污染 你出门戴口罩了吗? 下一篇:重度污染天到底有多脏?露天停车实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