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重阳咏菊花 “辟邪翁”不敌“延寿客”
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少见,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解。重阳在早期民众的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不仅关注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可见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唐朝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日本人将菊花与当地的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象征。
历代诗人都有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在唐宋时期,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这首诗是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龙山登高之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762)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 这属于第二次登上宴赏。
编辑:曹静
上一篇:调查:西安重度污染 你出门戴口罩了吗? 下一篇:重度污染天到底有多脏?露天停车实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