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投身航天事业时代先锋李恒年 身许国者何惧难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5-10-21 10:38:16 编辑:白玫 作者:梅常伟、宗兆盾、张勇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李恒年(右二)和青年科技人员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中心指挥监控大厅研究业务(10月14日摄)。秋意渐浓时节,西北的甘肃省永昌县入夜后寒气袭人,但在很多老百姓的家中,却上演着相似的温馨一幕:家人围坐一起看着电视,享受着轻松快乐的时光…… 连接他们与世界的,是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天线,俗称“小锅”。与“小锅”相对应,曾经的“大锅”直径超过1米,信号却不稳定。许多当地人并不知道,“大锅”变“小锅”,他们的同乡、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技术部研究员李恒年功不可没。2010年,李恒年改进广播电视卫星的精确定点控制技术,将卫星轨道控制精度提高了一倍。那一年,李恒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李恒年常说:“工程技术领域的难题能不能解决,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为解决难题付出努力。”自1992年投身我国航天事业,他先后攻克了航天器轨道与姿态控制等多项技术难题,10多次获国家和部委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为推动我国航天测控综合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突出贡献。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创新之难

      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时间上的先后,难免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借鉴”二字。李恒年和他的团队承担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工程相关课题研究时,“借鉴”作为一条省时省力的捷径,也确实让有的人动了心。

      “比着葫芦画瓢,回答不了卫星部署为什么这么放、能不能优化的问题,只会受制于人。”李恒年选择从基础研究做起,而不是盲目跟随国外的设计和控制理念。

      几年间,李恒年带领课题组先后承担了3项导航星座构型设计与控制相关重大专项课题,完成了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星座部署和稳定运行方案顶层设计。

      让人没想到的是,李恒年的星座部署方案给他带来了新难题。

      2007年初,我国计划将一颗北斗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为了防止卫星之间相互影响,世界各国像在地面划分车位一样,把这条360度的圆形轨道划分成1800个正负0.1度的“轨位”。

      可实际上,世界各国目前注册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已超过2300颗,解决的办法就是双星或者多星共处一个“轨位”。由于卫星在轨时并非一动不动,而是受复杂空间环境的影响一直动来动去,必须凭借先进的测控技术才能实现共位。

      “当时那个位置上已经有不同国家的2颗卫星在共位了。”同外方谈判时,李恒年是中方技术代表,“他们担心中国卫星再挤进来,会发生碰撞危险和电磁干扰。”

      多轮艰苦谈判后,外方专家被李恒年制订的科学周密的技术方案说服,最终同意三星共位。

      如今,8年时间过去,这3颗卫星相安无事、正常工作。而李恒年受此启发撰写的2部学术专著,也成为我国卫星共位控制技术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在国际上发出了权威的中国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 李恒年 航天器轨道 精确定点 共位 变轨控制 导航星座 构型设计 卫星姿态控制 航天测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