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投身航天事业时代先锋李恒年 身许国者何惧难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5-10-21 10:38:16 编辑:白玫 作者:梅常伟、宗兆盾、张勇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李恒年(右二)和青年科技人员们一起探讨业务(10月14日摄)。秋意渐浓时节,西北的甘肃省永昌县入夜后寒气袭人,但在很多老百姓的家中,却上演着相似的温馨一幕:家人围坐一起看着电视,享受着轻松快乐的时光…… 连接他们与世界的,是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天线,俗称“小锅”。与“小锅”相对应,曾经的“大锅”直径超过1米,信号却不稳定。许多当地人并不知道,“大锅”变“小锅”,他们的同乡、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技术部研究员李恒年功不可没。2010年,李恒年改进广播电视卫星的精确定点控制技术,将卫星轨道控制精度提高了一倍。那一年,李恒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李恒年常说:“工程技术领域的难题能不能解决,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为解决难题付出努力。”自1992年投身我国航天事业,他先后攻克了航天器轨道与姿态控制等多项技术难题,10多次获国家和部委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为推动我国航天测控综合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突出贡献。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执著之难

      熟悉李恒年的人都知道,他不会轻易说一件事难。但时至今日,回想起2006年抢救卫星的过程,李恒年还是觉得相当不易。

      那年10月的一天,我国一颗在轨运行的遥感卫星突发故障,与地面联系时断时续。遥测数据显示,卫星姿态失控,在太空高速翻滚,只有被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的几秒钟才能向地面发送信号。

      事态紧急,卫星研制部门、航天测控战线的专家紧急会商,以期尽快确定卫星姿态,注入控制指令,使卫星停止翻滚。

      但在碎片化的遥测数据面前,一切现成的算法都无济于事。卫星在如何翻滚、速度多少,天线指向哪里,太阳能帆板何时何地会再被阳光照到……如果弄不清楚这些问题,就只能任由价值十多亿元的卫星解体或者报废,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一筹莫展时,李恒年和他的团队临危受命。

      建模、计算、分析……李恒年说,那段时间,他的头脑每时每刻都在高速运转,想象自己在空间中跟着卫星旋转,看太阳、看地球、感受卫星的受力。

      最让人感到沮丧和绝望的,是前一天还能跟遥测数据匹配得很好的数学模型,第二天却错乱得一塌糊涂,反反复复不知道推翻了多少次。

      “过程很痛苦,但从没想过放弃。”回想那段经历,李恒年说,“即使一件工作开始时毫无希望甚至绝望,但高涨的激情和忘我的投入可能会产生超乎想象的美妙结果。”

      69天后,美妙的结果终于到来。远望号测量船在南半球捕获卫星,根据李恒年和他的团队预测的抢救时机和控制方向,注入遥控指令,抢救成功。

      2007年、2011年,李恒年又带领团队成功抢救2颗故障卫星。

      旧难题终结,李恒年却把它当作新难题的起点。近几年,李恒年带领团队成员李勇等人攻关“数字卫星”这一世界前沿课题,从而实现对在轨运行卫星的仿真模拟和精确掌控。目前,这项研究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李恒年 航天器轨道 精确定点 共位 变轨控制 导航星座 构型设计 卫星姿态控制 航天测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