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保双丰收
武宁县的路子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西省借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成为全国领先的生态文明高地。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将这条绿色崛起之路总结成五个协调,即: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幸福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提高治理能力协调推进。
绿色崛起步伐慷锵有力,江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也获得了双丰收。
今年以来,江西省生态优势巩固提升,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1%,居全国前列;森林蓄积量达到4.4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9位;全省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7.4%,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与此同时,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国前列:今年前三季度,江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68.6亿元,增长9.2%,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居全国第5位,同比前移了2位。
随着江西绿色崛起的步伐加快,群众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今年前三季度,江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53元,增长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0元,增长10.5%,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
亿吨港口近在咫尺
再把视角转向东北方向和武宁相邻的瑞昌市。
入冬时分,江风袭袭,车船轰鸣。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码头镇长江边正在建设的公用码头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铆足了劲要赶在今年年底前完工。届时,这个总投资6.5亿元、建有4个5000至10000吨级泊位的公用港口码头项目,将成为江西省最大的公用港口码头。
这是九江市推进港口项目建设,做优港口平台,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真实写照。
作为江西唯一的通江达海港口城市,九江自然成为江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九江市科学规划布局公共港口,积极参与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着力把九江港打造成为上接武汉、下联上海外高桥码头、洋山港,带动全省、辐射周边的重要枢纽港口、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亿吨大港。
目前,九江海关已加入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打破海关关际限制,与上海、南京等沿海海关 “无缝隙”对接,九江市800余家进出口企业因此受益。
九江港的货物吞吐量也逐年递增。据统计,2012年到2014年的三年里,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827万吨、6030万吨、8036万吨,年均增长2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16万标箱、19万标箱、22万标箱,年均增长17%。
“据统计,今年1-10月,九江港货物吞吐量一路飘红,完成货物吞吐量8330万吨,集装箱完成20.92万标箱,为今年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江市沿江办主任娄琪表示。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号角的吹响,九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了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九江市把做优交通、港口、口岸、腹地等四个平台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的目标是把九江港打造成‘立足九江、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枢纽港’,与此同时,推进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与京沪、沪昆、昌吉赣高铁的无缝对接。与南昌一道推进昌九一体化,打造承接沿江沿海高端产业聚集区,抱团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娄琪说。
除了在省内和昌九对接外,九江市还跳出江西,推进区域合作。
九江市倡导了与湖北省黄冈市、安徽省安庆市合作,谋划建设赣鄂皖沿江协作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共同做强长江经济带赣鄂皖毗邻地区这一薄弱环节。目前,三市发改部门已经议定《赣鄂皖沿江协作区框架协议》,正在分别报各自市委、市政府审定。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武宁人 生产性服务业 江西经济 国家战略 江西省委
上一篇:抗战中的郭沫若:别妇抛雏 十天完成《屈原》剧本 下一篇:[丝路故事]一个埃及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