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国内 北京青年报 作者:赵婧姝 2015-12-23 11:19:46
[摘要]中央城市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

   六大要点部署城市工作

   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

   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

   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结合历史传承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

   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以自然为美 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

   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要坚持集约发展,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

   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本组文/综合新华社)

编辑:石溪

相关热词搜索: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上一篇:南京现玫红色雾霾 网友称头回吸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