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2 协警老张当了24年协警,“不太喜欢穿制服”
46岁的老张是西安市公安局某分局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其实还是协警”,他解释。做了24年协警,老张说最大的愿望是有属于自己的警号和警服。
1992年,22岁的老张在老家凤翔县城学会开车。西安市公安局来县上招治安联防队员,本来主要从退伍军人中选拔,因他有开车特长,于是被招聘到联防队。
在他的记忆中,他们这批人刚上岗时,对外统一称“联防队员”,几年后又改称“群防队员”,再后来改称辅警、协警,“公益性岗位”是最近几年的新称呼。
刚做联防队员时,每月只有120元工资,另加每天8毛钱补贴。当时住集体宿舍,老张每天主要是跟着正式警察巡逻,或协助将犯罪嫌疑人带回派出所。
刚当联防队员那几年,大伙兴致都很高,认为时间久了也许有一天会“转正”。20多年过去了,当年和老张一起从县城招来的15个人,13个因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先后辞职。
老张如今从派出所到了分局,每月工资1500元,另加500元工龄工资,就是全部工资收入了。他承认“有时为了养家,和朋友合作做点小生意,但绝不违法乱纪,干这一行时间长了,知道轻重”。
这些年公安系统很少有协警“转正”为正式警察的。时间久了,许多人也就对“转正”不抱任何希望,也就是当做“一份谋生的工作”。对此,老张说:“这只能怪咱当年读书太少,怨不得别人。”
和正式警察一样,老张也有自己的大盖帽和制服,唯一区别是制服上没有警号,这也是他“不太喜欢穿制服”的原因。
尽管外界对协警有些看法和非议,但老张认为单位内部大家“还算相互尊重”,这一点让他感到“很温暖,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也就有感情了,20多年领导都换了几茬,年轻警察对咱也很客气”。领导还主动给几个协警办了社保。
每逢春节,老张回老家走亲访友,许多亲友认为他“就是警察”,向他打听事、托他办事,每当此时他只好岔开话题。
老张承认,这几年协警中发生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但他认为这主要和管理有关,也和基层警力不足有关。他说,大多数协警“都很辛苦,且整体待遇偏低,这身警服只是看起来体面而已”。
编辑:王玮玮
上一篇:西安昨日降雪量达暴雪级别 雾霾退散空气变清新 下一篇:协警的困惑与期待:数万协警“硬撑”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