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智勇(右二)在救援现场指挥灭火。 资料图
这一跤,激发了叶智勇骨子里的血性,从此,天天都要较着劲儿和战士们一道训练:你一遍,我两遍。战士们原本以为最多只会"叉腰站一边、指挥全凭嘴"的"学生官"排长,训练的时候竟然比他们还要拼命。15公里越野时,训练有素的老兵有心要为难他,较平时加快了速度。"肯定趴下"、"快趴下了吧"、"还没趴下"……在渐渐响起的掌声中,叶智勇跑完15公里,几乎是爬着上了消防车,这时他知道,那掌声表示自己已真正融入了这支队伍。
宝剑锋从磨砺出。1999年5月,厦门特区举办公安警务汇演,在众人讶异的目光中,叶智勇技压各警种精英脱颖而出,带领的阅兵式方块获分列式一等奖。仅仅半年时间,稚嫩的"学生官"完美蜕变实现逆袭,同时,有力回击了初来乍到时"文弱大学生带不好兵"的所有质疑。
2000年9月21日,厦门大桥一辆客运大巴坠海,12名受困人员危在旦夕。赶到事发现场的叶智勇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海水中,五次潜入海里,圆满完成任务。当受困人员全部被营救上岸后,"喝了"不少油污海水的叶智勇晕倒在地,彼时,大家才发现他在救援中已多处受伤。"汽油进入体内的那种不舒适感,我一辈子都忘记不了。"十几年后,与记者谈及往事,叶智勇仍记忆深刻。
作为一名地方入伍大学生,叶智勇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理想就是发挥化学专业优势,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尽一份力量。2005年10月,厦门原电化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危急关头,叶智勇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优势,提出了"酸碱中和"方法,并第一个冲入反应池搅拌中和,成功排除了险情,数千居民安然无恙,而他的双脚却被碱液灼伤。
如今,处置危险化学品成为消防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叶智勇的"训练场"也变得更大。他一方面扎进图书馆、化工厂潜心研究化学品处置;一方面又将书本上的知识逐一应用到消防专业操作,并在全队中推广。此外,他还把这些潜心研究出的经验汇聚成册,编写出《社会重特大事故消防紧急处置方法研究》等多部理论专著。2010年,叶智勇通过层层考核,成了福建省消防部队中第一个"灭火工程师"。
编辑:白玫
上一篇:[中国梦·我的梦]誓让麻怀换新颜 下一篇:【网络媒体走转改】一个山区贫困村的新面貌、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