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智勇(右)在火灾现场探讨救援方案。 资料图
英勇无畏 生死线上拼命郎
2000年6月4日,厦门火炬高科技园一厂区发生重大火灾,能见度几乎为零,稍有不慎就有踏空危险。叶智勇临危不惧,两度深入火海,在空气呼吸器几乎耗尽的生死关头,成功救出两名被困者。"最难最险的现场都有叶智勇的身影,他总能身先士卒。"曾与叶智勇多次并肩作战的战友告诉记者,"直到2010年成长为一名团职干部,他依然驻守在海岛东山,工作在基层一线。"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发八级强震,无数生命一瞬间被废墟掩埋。灾情发生后,公安部消防局迅速下令要求厦门消防支队等调集150人奔赴四川抗震救灾。
5月13日晚,正在龙岩执行奥运火炬传递护送任务的叶智勇主动请缨,挑起了赴川抗震救灾一分队分队长的重担。"接到命令时,大约是凌晨两点,此时距离集结时间仅有不到两个半小时。"那一晚来不及与家人话别,也容不得丝毫犹豫,叶智勇从龙岩驱车两百余公里直奔厦门机场。记者获悉,直到叶智勇抵达四川,他的家人才知道他已奔赴灾区。
次日早晨,部队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四川绵阳机场。"快、快、快",叶智勇说,当时每名队员都吼着同一个声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救人!"冷雨中,车队一路急驰,开始与死神赛跑,与时间赛跑。
50多公里,在平时看来是较为轻松的路程,但这次,叶智勇所在的一分队却仿佛经历了一场超越生死的"远征"。由于地震松动了山上的岩石,山路两边"轰隆隆"的声音不时从或远或近的地方传来。12个小时的路程中,车队遭遇了9次山体滑坡及泥石流、6次余震。
在青川保卫街一栋民房的废墟上,叶智勇更是感受到了生与死的近距离。一名男子跌跌撞撞跑来向他们求助,说他的妻子还被埋在废墟中,生死不明。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是当现场展现在眼前时,叶智勇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这原本是一幢4层的旧房子,二楼楼板以上的建筑已经被震塌,三楼的楼板只有一角还钩在上面,仿佛只需要轻轻吹一口气,就会掉下来。
"快点!"叶智勇发出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观察哨,就位!生命探测仪,定点!"他算准脚下余震刚刚停歇的瞬间,让分队侦察小组把生命探测仪放进了摇摇欲坠的楼房内。打开监测仪,他紧张地看着屏幕,生怕漏掉一点点生命的迹象。五秒、十秒、三十秒,屏幕上毫无动静,他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根据周围群众提供的信息,叶智勇又把探测仪进行了调整。终于,监测仪上出现了微弱的信号。"队长!在前面四到十米范围内,深度三到四米,有信号!"侦察小组报告。
"赶快救人!"叶智勇一声令下,官兵们迅速使用携带的液压剪、扩张器、起重气垫等工具,轮番作业,挖、扒、撬、顶,用不了工具就用手。"手套磨破了,手指磨出了血,大家都顾不上,因为早一秒钟就可能多救活一条命!"那一幕幕,叶智勇记忆犹新。
就这样,叶智勇和他的队员们往返奔波于青川、安县各个重灾区,昼夜奋战、抢救生命、排除险情,圆满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抗震救灾任务。在绵阳市安县河清镇,他不顾疲劳,带领突击队员连续奋战16个小时,拆除危及加油站储罐安全的水塔1座、危房13座、危险建筑构件162处,抢救物资35吨,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7万余元。5月21日,当救援队告别灾区时,灾区群众排起长队,含泪相送。
记者了解到,从警17年,叶智勇共参加灭火抢险救援战斗2300余次,救助群众500多人,抢救财产价值5800余万元。数据的背后,是无数次生死线上的义无反顾。
编辑:白玫
上一篇:[中国梦·我的梦]誓让麻怀换新颜 下一篇:【网络媒体走转改】一个山区贫困村的新面貌、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