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陕西多举措监督诚信经营 着力推进“诚信陕西”建设

综合新闻 陕西文明网 作者:徐颖 2016-03-16 11:06:4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是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纠纷和维权事件。

  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启动

  3月15日,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长安区举行。

  活动以“放心农资进乡村,监管服务到基层”为主题,省农业厅、西安市农林委和名优农资企业在现场设立了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真假农资辨识、放心优质农资展示等60多个咨询台,组织了200余位省市农技专家向农民朋友传授假劣农资识别、维权途径、农资安全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技术等实用技能。活动吸引了长安区及周边县区1000余名农民朋友到场咨询,现场十分火爆。

  据了解,此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是陕西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省各地农业部门将同步组织开展活动,农业科技人员将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对农民群众的服务指导,把优质放心农资和检测技术服务送到乡村。(记者 霍强)

  陕西省林产品质检等部门进社区提供咨询服务

  3月13日,省林产品质检站联合省林业厅机关团委、莲湖区团委在西安太奥广场开展了“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木质装修产品质量知识咨询服务。

  活动以“关注质量安全,科学理性装修”为主题,以宣传木质装修产品质量知识、解答消费疑难为主。活动现场,设立了咨询台及实物展示台,技术专家现场为消费者讲解普及木质装修材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消费疑问。(记者 王永锋 通讯员 韩莹)

  消费者企业受邀共同体验消费维权

  3月11日,在第34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陕西省工商局12315陕西工商百事通指挥中心举行“消费维权体验日”活动,这也是该局自去年以来第二次举办该项活动。

  活动邀请了12位消费者代表,陕西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西安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代表,他们现场体验受理消费者投诉过程的环节和流程。

  据悉,“12315陕西工商百事通”指挥中心运行2年来,凭借严格的管理制度,领先的服务理念,科学的服务流程和高效快捷的服务质量跻身全国同类单位一流行列。2015年,中心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举报28.52万件,办结28.26万件,办复率99.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626.51万元。(记者 徐颖 通讯员 郑爱民)

  西安集中销毁30余吨非法食品保健食品

  3月15日,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在北二环西北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对马红卫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等5起涉刑案件进行公开宣判,同时对一年来查获的30余吨非法食品、保健食品进行集中销毁。

  2015年,西安市食药监局以全省开展的“飓风行动”为契机,累计立案查处食药类行政处罚案件4699起,没收非法的食品、药品等共计30余吨,罚没款共计2000余万元人民币;与公安部门联合查处各类涉刑案件337起,刑事拘留301人,批捕52人。有力打击和震慑了食药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打击一处,警示一片的效果。

  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倡议广大人民群众,如发现食品药品违法案件线索,请及时向“12331”投诉举报。(记者 秦骥)

  韦曲派出所借助“3·15”教市民防诈骗

  针对百姓生活里电信诈骗事件频发,公安长安分局韦曲派出所,昨日借助“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向群众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生活小知识,受到群众的好评。该所所长李怀文说,微信如今成了每个人和外界交流必不可少的沟通桥梁,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微信编织、伪装、点赞等各种噱头,对人们进行诈骗。为了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派出所民警根据办案经验,总结出微信五种诈骗方式,提醒广大市民防范,不再上当受骗。

  1、伪装身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2、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3、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4、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5、盗用公众账号诈骗。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记者晁阳)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微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预付卡 绵羊皮 合同法

上一篇:陕西要做好准备 迎接大众旅游时代 下一篇:市民办多张储值卡遭商家"跑路" 有人一年损失万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