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一个秘鲁华裔家族的编年史,跨越悠悠百年

关注 新华社 作者:肖春飞、赵晖、申宏 2016-11-19 13:23:27
[摘要]11月17日,在北京三里屯SOHO,小小胡安·弗朗西斯科(右)在“帕查大帝”餐厅向中国顾客介绍秘鲁菜的特色。11月17日,在北京三里屯SOHO,小小胡安·弗朗西斯科(左)、玛丽亚(中)、胡安·卡洛斯兄妹三人在他们经营的“帕查大帝”餐厅内合影。

\

  11月17日,在北京三里屯SOHO,玛丽亚(左)“帕查大帝”餐厅和中国员工一起为顾客调制热葡萄酒。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在北大和清华读书期间,玛丽亚发现在诸如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的课程中,对拉美和非洲涉及很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对拉美的关注度不高。与此同时,她也能明显感受到秘鲁人对中国不了解,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还记得在秘鲁天主教大学的图书馆里,也很少能找到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书籍。因此,她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中秘经贸关系,毕业论文题目是《中国和秘鲁在南南合作中的挑战与困难》。

  这是一篇用中文完成的论文。

  原点的回归

  玛丽亚的哥哥小小胡安·弗朗西斯科和弟弟胡安·卡洛斯,也来到中国,学会了中文。

  2011年,小小胡安·弗朗西斯科在美国毕业了,当时金融危机余波未退,他无法在美国找到工作,再加上遭遇感情问题,心情郁闷,受妹妹邀请后,他来中国散心,本来想最多待3个月。但3个月过后,他发现自己特别喜欢中国,跟妹妹一样,他也申请到了清华大学MBA奖学金。2014年毕业后,小小胡安·弗朗西斯科加盟海南航空投资部门,后来把家安在北京,并有了一个3岁的孩子,这是“CHIA”家族的第五代。

编辑:白玫

相关热词搜索: 百年孤独 胡安 弗朗西斯科 HSK 编年史

上一篇:解读供给侧改革新样本:寻找下一块“湿毛巾” 下一篇:《大国外交》第四集《穿云破雾》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