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赵忠贤屠呦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最高奖

国内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任娇 2017-01-10 06:34:03
[摘要]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国务院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赵忠贤屠呦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最高奖。

Img478248670.jpeg

  据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国务院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李克强指出,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技战线大事喜事多,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中华大地在创新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进入新阶段,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赵忠贤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奖励大会开始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出席大会的领导同志还有:刘奇葆、许其亮、赵乐际、栗战书、杨晶、陈竺、万钢。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个项目、7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获奖,这个自然科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奖17年来曾9度空缺)、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149项;授予5名外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在这五项奖励中,级别最高、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奖金金额每人500万元,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赵忠贤 自制炉子“玩”出世界纪录

  1941年1月,赵忠贤出生在辽宁省新民县。他是当之无愧的超导“大玩家”。40多年里,他的团队用自制的炉子或淘来的二手“土炮”,在“不及今天百分之一”的硬件条件下,“玩”出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玩”出临界温度的世界纪录,“玩”出中国高温超导跻身国际前列的科研地位。

  1986年,45岁的赵忠贤偶然读到一篇欧洲科学家柏德诺兹和缪勒发表的论文,讲的是“铜氧化合物可能存在35K超导性”。当时很多人不相信,但赵忠贤是少数“醒得早”的人。那时科研条件异常艰苦,好多设备是赵忠贤团队自己现造的,烧样品的炉子是自己动手绕的,买设备都买二手的。有了自制炉子,赵忠贤和同事们没黑没白地干,夜里不睡觉,困了就在椅子旁桌子上靠靠,有事叫起来继续。

  好在研究不需要特别精密的仪器,很快,赵忠贤团队在镧-钡-铜-氧体系中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一举颠覆了认为“超导临界温度最高不大可能超过40K”的麦克米兰极限!一时间,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赵忠贤团队的研究使得超导电性低温环境的创造由原本昂贵的液氦替代为便宜而好用的液氮,并因此获得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从最早接触低温物理算起,赵忠贤与超导结缘已有50年,他是首位“40后”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也是新中国自主培养的科学家。2014年初,赵忠贤等凭借铁基高温超导研究再次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据新华社

  屠呦呦获奖创下三个“第一”

  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9日,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1999年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释疑:为何未获得上年度最高奖

  对于上一年度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却没有获得最高科技奖,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表示:“屠呦呦获得诺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

  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2015年,85岁的屠呦呦等3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据新华社

编辑:靳聪

相关热词搜索: 赵忠贤 屠呦呦 飞机刹车盘

上一篇:微积分计算机成大学替考重灾区 枪手:可伪造证件 下一篇:合肥现24小时共享书店 押金99元每读完一本奖励1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