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汪涵掏500万保护方言:孩子不能只会普通话英语

国内 新华网 2017-05-06 10:37:29
[摘要]原标题:汪涵自费近500万保护方言:乡音每2周消失一种,孩子们只会普通话和英文很可惜!汪涵的语言天赋极高,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他精通上海...

看到汪涵的朋友圈,我们大概都会以为,建立这样的人脉,需要每天赶无数酒席、奉承高位之人等等“俗气”又无奈的事情。但汪涵却把我们所想之事逐一摒弃,他在平日里时常享受孤独。

很多人都知道汪涵不开微博不发邮件,始终与网络保持距离,私下里除了推动保护方言的事情,几乎以书为伴,汪涵曾经说过,“我的所有语言灵感都来自书本。”

曾经有一段时间,汪涵对自己开始怀疑:“30几岁,说白了,人也红了,每天都在想我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自己通过劳动,到底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价值?”

那段时间,汪涵每天都非常惶恐,“虽然在我的节目中会给别人带去欢声笑语,可以让别人哈哈一笑,但是笑过之后,我到底留给别人什么?我‘生产’的东西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一个工人生产一个碗,他可以拿它用来装水装饭,这是实实在在的有用,我们在现场让大家哈哈一笑或者傻乐一下,高级吗?是高级的还是低俗的,是庸俗的还是典雅的?”

汪涵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那段时间,他开始不想讲话,不愿意去拿话筒,他更愿意安安静静地对待一个物件,去跟它有交互。

就这样,汪涵选择了出去走走。在一个不知名的小乡村,他尝试着和一个老人一起推刨花,“刨子像浪花一样卷出来,我就觉得特别美妙。我的人生通过汗水的流淌,通过这样的劳动,它能够推出波浪来。我觉得特别美好,而且很享受。”

因为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并不认识汪涵,也无所谓要追捧他,或者找他要签名,那些老人那种面对汪涵表现的平静让他觉得“很真实,很干净”。

推完刨花,老人从烟盒抽出一支皱巴巴的烟递给汪涵,“其实那种情境就是,你爱抽不抽,反正他递给你,那种关系是干净的,那种感受是平静的,我觉得实在太美好了。”

那件事对汪涵触动很大,他开始意识到,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内心的平静。

所以,在他四十岁生日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将来与这个世界告别时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不是明星,也不是节目主持人,他更希望等那一天到来时,人们记住他的是,一个语言保护者。

编辑:凡闻

相关热词搜索: 方言 汪涵 湖南

上一篇:30%提前退休是啥梗? 延退前夜养老金负担变相加重 下一篇:合肥现24小时共享书店 押金99元每读完一本奖励1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