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这座县城曾4次被定国都 如今近半建筑面临消亡

国内 央视财经 2017-05-27 07:34:45
[摘要]提起安徽省寿县,可能大家并不太熟悉,但如果提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这些成语典故,和历史上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您一定不陌生。

整治工作第一步就是搬迁。在这份寿县老城区的规划中,古城内的人口最终将被疏散至4万人。这就意味着有将近8万人将被陆陆续续从老城迁入新城。这是夹缝中的古城重获新生的一次机遇,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发展的一个起点。可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古城里的老百姓们来说,从古城搬出去,他们并不情愿。

拆迁办工作人员反复做工作,终于在2013年,包括所有机关单位、医院、学校在内的共5万人从古城里搬了出去。古城里的人口压力得到了初步缓解,古城墙的修缮工作也基本告一段落。

文物保护 除了缺钱就是缺钱

3.65平方公里的寿县古城里,顶峰时期居住了13万人,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了香港。人口的压力让“铁打的寿州城”不堪重负。城市要发展、文物要保护,全国文物大县、同样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寿县面临棘手的难题。但好在经过5年多的努力,7147米的宋代古城墙得到了修复,古城环境得到了初步整治。但是古城里剩下的三百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眼下的状况如何?这座千年古城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下去?

仓巷的一天,是从这个人挤人的早市开始的。热气腾腾的粽子,刚采摘的蚕豆、新鲜的淮河鱼,和闲适的古城百姓,把这条不到四米宽的巷子挤得满满当当。75岁的薛桢耀就住在这条巷子里。这天早晨六点半,老薛已经从古城墙遛弯儿回到了家。家门口那个30公分高的清代门槛板,让腿脚不好的他有些吃力。

75岁古城百姓薛桢耀:传了四代,老太、爹爹、父亲,到我这儿,那时候刚出生这屋子漂亮,这漆全部都在,漂亮。我们家在过去讲是非常有名的大家庭。

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的宅子、古色古香的家具,时至今日,依然可以从这些老物件上推测出当年薛家家底的殷实。在寿县古城,像薛桢耀宅这样的明清民式建筑还有48处,但历史信息能保存如此完整的已经屈指可数。上个世纪90年代,“古城改造”盛行,由于缺乏对古建筑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寿县有一批古建筑在那个时候被拆除。老薛的房子同样也在那次拆除的范围之内。

将近两百年的祖产,老薛不愿意看着就这样毁在自己手里。于是无数次往返县政府反映情况,直到1998年,家门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立了起来,老薛这才松了一口气。可前脚房子保住了,后脚老薛又开始发愁。200年的风雨侵蚀早已让这栋砖木结构的宅子异常脆弱,每到梅雨季节,屋顶就开始漏雨,屋外的青砖脱落了、门前的柱子也已经开裂腐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眼看着自己的家随时面临着坍塌的风险。老薛坐不住了。

编辑:凡闻

相关热词搜索: 寿县 古城 文物保护

上一篇:济南人才新政:本科可落人才集体户 硕士有千元房补 下一篇:合肥现24小时共享书店 押金99元每读完一本奖励1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