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太25年种树万余棵 带动村民把荒山变林海

社会新闻 燕赵晚报 作者:刘琛敏 柳安臣 李惺 2017-10-30 14:12:13
[摘要]在太行山深处的灵寿县陈庄镇长峪村,有一位已70岁的老太王健莲,她独守大山二十五载,几乎凭一己之力,种下万余棵树,让400多亩荒山变“金山”。修路、挑水、树死再植……经过9100多个艰辛日夜,她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塞罕坝”壮歌。

\

王健莲上山巡视也不忘肩扛工具。本报记者 柳安臣 刘琛敏 摄

本报讯(记者 刘琛敏 柳安臣 李惺)在太行山深处的灵寿县陈庄镇长峪村,有一位已70岁的老太王健莲,她独守大山二十五载,几乎凭一己之力,种下万余棵树,让400多亩荒山变“金山”。修路、挑水、树死再植……经过9100多个艰辛日夜,她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塞罕坝”壮歌。在其影响下,许多村民重拾荒山,把座座荒山变成了“林海”。

1992年,王健莲承包了400多亩荒山。山上野草和荆棘遍布,几乎无路可走,她就自己割草除棘,填沟修路。陡峭处上不去,她就用镐刨出台阶。大雨将台阶冲毁,她就搬来砖头和石头修砌。再次冲毁后,她设法铺上水泥加固……就这样,她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硬生生地修出了一条小路。

2000年后,干旱成为顽疾。王健莲就从村里的水沟或井里挑水上山,来回一趟近一个小时,她一干就是半个多月。肩膀肿了,累得不行,就休息一两天,然后咬牙接着再干。2012年,王健莲患上风湿,挑水困难。她就用小推车推水到山脚,再用水桶提水上山浇树。但是还是有许多棵树旱死了,她心疼地流下眼泪。

老伴过早离世,子女四处打工,更多时候是王健莲独守大山。她每天早出晚归,随身带着水和馒头,累了就靠在树旁打个盹……如此,日复一日,一棵棵树茁壮成长。

如今,王健莲已种下万余棵果树,把400多亩荒山变成了“金山”。遥望成片林海,她笑着说:“以后打口井,一直把树种下去。”63岁的村民赵建华则说:“正是老王的这种精神和取得的绿化成绩,带动许多村民重拾荒山,种起果树。”

\

王健莲种植的板栗林。

缘起

风起黄土满天飞 老人发誓要植树造林

10月25日上午,细雨蒙蒙,记者来到位于灵寿县陈庄镇的长峪村,登上70岁的王健莲承包的山。王健莲拿着铁锹,正在给树打垄,为的是能蓄积更多雨水。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王健莲就在自家承包的山上种起了各种树木,到现在成林面积已达400多亩。王健莲介绍,当年她所承包的山是一片荒山,满山连一棵像样的树木也找不到,一遇到大风天便是满天的黄土,灰蒙蒙一片。屋里从灶台到炕头,到处都是土,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从那时起王健莲便暗自发誓要在山上种满树木,遮挡住这些裸露的土地。王健莲种植的树木品种很多,有洋槐、板粟、花椒、核桃等。经过王健莲常年细心的呵护,当年的小树苗现在已成为一片片的树林,到了收获的季节,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站在山头,看到眼前的林海,王健莲心里除了欣慰便是满满的自豪。

编辑:靳聪

相关热词搜索: 荒山 林海 村民

上一篇:家里上演宫廷戏 妈妈喊"皇后"7岁女儿才起床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