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他用4根头发刻《琵琶行》 获颁"大国非遗工匠"

社会新闻 重庆晚报 2017-11-16 13:20:07
[摘要]昨日上午,阳光洒在重庆市璧山区一栋居民楼里。68岁的潘啟慧,正用刻刀一点一点地在玉石上雕刻着——他并不看着玉石,而是左手扶石,右手握刀,一切全凭手感。


昨日上午,阳光洒在重庆市璧山区一栋居民楼里。68岁的潘啟慧,正用刻刀一点一点地在玉石上雕刻着——他并不看着玉石,而是左手扶石,右手握刀,一切全凭手感。

一阵龙飞凤舞后,他用放大镜把作品仔细端详一番,然后继续雕刻。

屋子里静得很,摆架上的钟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窗外,是车来车往的世界;屋内,是亘古通今的艺术构思。

一花一世界,一雕一辈子。



从最开始喜欢写字画画,到拿起刻刀刻印章,再到把《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刻到不足1平方分米的材料上,潘啟慧的作品打动无数人。最近,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承办的首批“大国非遗工匠”评选活动中,潘啟慧的名字荣耀上榜。

今天,他将启程前往北京,接受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


刻刀牙刷不离身,有空就练习


1949年出生的潘啟慧,退休前是璧山青山机械厂子弟学校体育老师,从小酷爱写毛笔字和画画。尽管工作与爱好相去甚远,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爱好。

“那个时候写字画画没老师教,完全照着字帖模仿,然后一点点悟出门路来。”潘啟慧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悟的次数多了,写的感觉就越来越好,横竖撇捺之间总能有不少心得体会。同时,他还很喜欢收藏邮票、古币。

1982年的一天,单位组织内部展览,一位同事的微刻作品让潘啟慧很感兴趣,遂决定学习微刻。随后,他分别给藏友们写信,告知以后不再交换邮票、古币,而要用10年时间学习微刻,还承诺学成后赠送每人一件自己的作品。



“因为没人教,工作之余就用刻刀在牙刷手柄上试着雕。”回忆起当年,潘啟慧笑着说,那时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就开始练习雕刻,一直刻到11时甚至更晚。白天,他也刻刀和牙刷不离身,“只要有空就练。”

由于勤奋加刻苦,原计划用10年学成微刻,潘啟慧只用了5年。随后,他用半年时间向100多位藏友赠送了自己的微刻作品——那个时候,在不足1平方厘米的地方,他可以刻出500多个字。

编辑:强鑫

相关热词搜索: 头发 琵琶行 非遗工匠

上一篇:江歌母亲求判凶手死刑 200万人参与请愿签名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