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物专访:“‘第三方’立身之本是合法、专业和公正”
【人物简介】
娄云林,男,1971年生。原在高校负责组织企业培训,当过3年业委会主任。国家注册物业管理师,杭州市物业管理评标专家库成员。
花钱买服务,花的是谁的钱?
华商报:您原来做什么工作?怎么想到把社区治理范畴的事转化成市场化运作?
娄云林:我原来在高校搞管理,主要做企业培训,发现社区治理这块是个空白。我所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2010年,我开始关注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委会这样的事。2012年到2014年,我做过一届共三年业委会主任。在这三年当中,经常有别的小区业委会主任到我们小区学习交流。交流得越多,我就越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白。因为很多小区都想成立业委会,但大部分业主并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的小区,业委会该换届了不知道怎么换,想选聘物业公司也不知道怎么办。去向当时的社区工作人员咨询,各个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同,还有些工作人员也不懂。不懂加不懂,这样的指导难免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我们是做公益,免费指导,有时一周要接待十几批来交流学习的人,也经常上门服务。做得多了,我觉得一直做公益不会有持久性,所以得成立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开始告诉他们“要花钱买服务”。于是,在2015年注册成立了公司。
华商报:花钱买服务,花的是谁的钱?
娄云林:成立首届业主大会的钱是由开发商出的,这个我们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得很清楚。后面的换届改选是由全体业主承担,但不是直接由业主来支出,而是用小区的公共收益来支出。有的小区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里面,就把这个约定写进去了。
华商报:具体是怎么收费的?
娄云林:业主大会按次数和户数收费,每次每户20元。成立首届业委会需要召开两次业主大会。物业监理收费价格是业主缴纳的全年物业费的2%。设施查验是根据电梯部数、消防回路按项目来收费,每个小区情况不一样,收费也不一样。
华商报:第三方机构并非业主,怎么介入业主大会成立和业委会选举等事务?又怎么去准备相关资料?
娄云林:首先,要和业主大会的筹备者签订合同。如果是首届业主大会,那就是首届业主大会筹备组;如果是换届、改选和物业公司选聘,那就要和业委会签合同。此外还需要根据条例规定应该提供的与业主大会相关的资料,我们才能去做。如果没有这些资料,即便是业主,也没办法做。一般来说,业主信息资料(如收费面积等)物业公司肯定有。如果物业公司不给提供,在我们这里一般会找街道、社区进行协调。如果物业公司没有这些业主信息资料,是连收费都不能收到的。
第三方,如何让各方都信服?
华商报:你们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供哪些服务?如何保证公正、公平,让各方都信服?
娄云林:我们现在有固定人员26个人,实习生十几个,兼职人员比较多,有几百人。我们实行的是流水线作业,有行政部、会务部、话务部等部门,人员分工有业务主管、业务指导、会务人员、话务人员及后勤客服等。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主要是兼职。我们给小区提供的服务有:业主大会第三方服务、物业招标服务、物业选聘服务、物业服务质量监理、设施设备查验服务;给街道办提供的服务有物业公司的考核等。在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委会这些事情中,我们会帮助街道、社区来具体做这些事情。我们提供的很多服务都是透明的,比如业委会选举,业主们投了票,大家在电脑上都能看到。如果有谁投了重复票,在我们这里通不过去。每次电话征询意见都有录音。我们所有的表决系统都是开放的,投完票以后,即便票箱封起来了,业主想要去查看自己投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电脑查看。每个小区我们只要进驻后,就会建立一个微信业主大会工作群,公司客服人员会在里面盯紧所有流程,所以程序上不会出现问题。
华商报: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业委会涉及很多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事非常具体和琐碎,哪一件做不好留下问题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您是怎么想到把这个过程进行标准化梳理,并申请了业主大会会务服务的ISO9001认证?
娄云林:是的,好多人没想到这一点,一般都是做一个算一个。我们这样做,目的是想把这个过程简单化、合法化、秩序化、规范化,变成一套可复制、可操作的流程。2015年,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2016年开始申报,2017年拿到了ISO9001认证的证书。遇到什么情况我们再继续补充完善,现在已经又升级了好几版了,到再次复审的时候就会把这些内容加进去。这里面的内容从业主大会的筹备到进行业委会选举,从业委会换届到物业公司选聘,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也一直是严格按照标准去执行。
华商报:你们已经帮助多少个小区成立了业委会?
娄云林:大概有300多个,覆盖了杭州10个区。每个小区成立业委会,从进场到结束大概是两个月多一点,一般很少超过三个月。杭州之外的小区我们也提供过一些服务。我们准备把业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后,再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