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读
1.行人也会犯交通肇事罪?
在这起事故中,行人被判承担主要责任,而驾驶非机动车的人为次责。
对此,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葛志浩解释说,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中,关于责任的认定,主要是参照侵权行为的定性原则,即哪一方在导致交通事故的过程中具有主要过错,就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这是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对每一个人平等适用的法律,况且类似于“行人不得乱穿马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等交通规则早已作广泛宣传,每个人都应当对此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明知而故犯,并导致交通事故,就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这与肇事者的主体身份或角色无关。
而且,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因此,行人若违法该法并造成交通事故,同样可能触及交通肇事罪。
2.肇事者没有钱赔怎么办呢?
事发后,因赵某逃逸,彭先生和父亲曾向法院对其提起民诉讼,赵某因逃逸未到庭。
2015年10月19日,杨浦法院审理认为,本案系一起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经交警队认定,被告赵某负事故主要责任,范女士负事故次要责任,故本起事故造成的损失,由被告人赵某承担70%,支付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逾77万元。
葛志浩律师认为,因交通事故而致他人受伤,此刻肇事者与受害者之间已形成了侵权法律关系,肇事者应当根据受害者的损失情况给予相应的赔偿,但若肇事者非法逃逸,则该类行为的性质就会改变,对其惩戒的形式也将从民事赔偿上升到刑事追责,这是国家法律对肇事者所采取的限制措施。
除此之外,对于机动车交通事故中的肇事逃逸情形,国家为了帮助受害者减少损失,还设立了社会救助基金。然而,在行人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中,上述社会救助基金就无法适用,这也说明,在特殊类型的交通事故中,若肇事者逃逸,对其限制措施是相对有限的。
此案中,肇事者赵某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很有可能无力赔偿对范女士造成的损失。
对此,葛志浩律师介绍,构成交通肇事罪,与对受害者进行赔偿,是分别从刑法和民法角度对肇事者进行的责任认定。
没有钱陪,并不当然豁免其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若肇事者被判赔偿,则在今后任何时候,只要发现其有财产线索,受害者一方当事人均可以通过司法程序申请强制执行,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编辑:强鑫
上一篇:法医:江歌被刺颈部11-12次 出血瞬间失去意识 下一篇:女生点外卖被人偷吃 贴告示要求还钱:要点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