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揭地方GDP下修迷雾:陷投资驱动陷阱 此前数据已有背离

关注 澎湃新闻 2018-01-16 09:29:51
[摘要]随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变,由过去追求增长的高速度转向注重增长质量,GDP增速目标也被逐渐淡化,而统计执法日益趋严,官员审计责任需终身负责。

1. 三省下修GDP

随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变,由过去追求增长的高速度转向注重增长质量,GDP增速目标也被逐渐淡化,而统计执法日益趋严,官员审计责任需终身负责。因此,很多省份开始“自曝家丑”,着力挤压过去经济数据中存在的水分。

根据新华社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承认政府财政收入存在虚增空转,工业增加值也存在水分。根据财政审计部门的核算,2016年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核减530亿元,占当年总量的26.3%,相应地调减17年预算收入目标至1703亿元,并且,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约占2016年内蒙古GDP总量的15.6%。

紧随内蒙古之后,“天津广播”在其微博中披露,由于将GDP统计口径由注册地改为所在地,滨海新区2016年GDP由10002.31亿元下修为6654亿元,2017年其GDP预计7000亿元,同比增长5.2%。因此,2016年滨海新区GDP在天津占比也由修正前的56.1%调减至45.8%。

而早在2017年1月,时任辽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承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累计虚增财政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 。而2015年财政收入和2016年GDP累计同比增速大幅下跌,意味着“挤出”经济数据水分,因此,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额等多项指标未达预期目标。

2.数据下修背后,孤例还是共性?

2.1虚高并非孤例,四省数据存疑

虽然目前“大大方方”披露经济数据水分的省份只有辽宁和内蒙古两省,但其实经济数据的虚高并非孤例。根据新京报报道,审计署在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中发现,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反馈结果也点名批评,内蒙古和吉林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除已主动核减经济数据的内蒙古以外,被中纪委和审计署点到名字的其它省份,近些年经济发展增速普遍处于中上水平,但财政收入显露疲态。2017年3季度,除了东北地区的吉林省GDP增速低位运行外,其它三省均高于全国中位数水平,重庆和云南两省甚至排在全国前五。但4省财政收入增速却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云南勉强超过全国增速0.3个百分点,吉林省财政收入甚至是负增长。

2.2重视警示特征,从辉煌到没落

既然虚高并非孤例,那么,这些存在问题的省份是否具备某些可供警示的特征呢?

首先,这些省份其实大都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但近些年来由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显得后劲不足,经济增速也纷纷回落。比如内蒙古在07-09年间GDP增速曾领跑全国,年平均增速18%,在2007年甚至达到过19.2%的水平,高于当年全国增速5个百分点。天津在2010年至2013年接棒内蒙古连续“霸榜”,年平均增速15%,而辽宁在2007年至2009年间经济增速也排名前列,年平均增速达13.8%,远不是如今的垫底局面。

随着这些省份增长的后劲不足,可以观察到在每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GDP增速目标也是一降再降。我们统计了2012年至2017年间GDP目标增速的下降幅度,内蒙古从2012年的15%降至2017年的7.5%,以7.5个百分点的降幅远超其它省份。吉林、辽宁、天津、重庆等省份GDP增速目标下降幅度也普遍偏高,如天津和重庆下调在3个百分点以上,而同处直辖市的北京和上海只有1.5个百分点。

其次,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GDP的比值来看,这些省份大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重庆近年来GDP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就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有关,其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GDP比值约为0.9左右,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0.8。像内蒙古和辽宁等已暴露经济数据问题的省份,在2006年至2010年这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其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值约超过全国水平10-20个百分点。

编辑:强鑫

相关热词搜索: 地方GDP 下修 投资驱动 数据

上一篇:人民日报署名文章: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下一篇:中国14个"富可敌国"顶级城市出炉 这俩城市刚入选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