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追问:西安教育之殇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杨鹏 杨林柯 2018-03-30 06:32:38
[摘要]上学越来越难,教育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贵,教师的生活质量越来越低,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社会和家庭越来越不满意…… 为什么会这样?

  >>追问

  上学越来越难,教育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贵,教师的生活质量越来越低,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社会和家庭越来越不满意……

  为什么会这样?

  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明明知道奥数无用甚至有害,却又不得不逼迫孩子就范,因为这些奥数班和一些名校暗通款曲,利益共享……

  这是怎样的分裂?

  由于校内竞争的加剧,校外的补课机构也费用看涨,一些教师也暗地里兼职校外机构,上一次课的费用从400元到600元不等……

  几十分钟的辅导真有那么值钱吗?

  >>希望

  严禁节假日乱补课,“一经查实,校长免职”不能只挂在嘴上

  鼓励学生和教师多参加“游学”,鼓励教师自发组建“读书会”,把师生从刷题的愚拙里解放出来

  政府除了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和鼓励民间办学之外,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平衡的办法

  “西安教育并没有多少改变”,杨林柯“万言信”6年后再次发声

  想必许多人和他感受相同:西安教育问题就像“太极”,推来推去始终没找到解决之道

  4月8日西安教育问政在即,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西安教育。

  6年前,以“万言信”建言西安教育的陕师大附属中学高中教师杨林柯,再次投书华商报——

  2012年2月21日,《华商报》发表了我写给家长的万言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后来被送到全国“两会”,多家媒体报道后,辐射到全国,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也成为当年中国教育的十件大事之一。

  我写那篇文章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力图在教育教学中冲破应试教育的封锁,把课上得“大”一些,把教室的围墙往外推远一点,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能够思考和成长。但这显然与家长只考虑“升学”“显达”的传统观念发生冲突。所以文章见诸媒体后,我的观点并未得到周围环境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六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唯一变化是,自己变得坚强了一点,教育教学也变得收放自如了一点,价值平台似乎也大了一点。而我当年所提出和揭露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变,有许多方面甚至更糟了。无论是西安本地还是全国,大都往衡水中学的方向走了,所以我曾经也借李白的诗句感叹:“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杨林柯语录

  ■无论争身份认证还是抢优质生源,背后的逻辑都是利益,而不是教育

  ■教育是“求真”的过程,如果变成“忽悠”,那就扭曲了教育本质

  ■奥数班和一些名校暗通款曲,利益共享,请问这是怎样的分裂?

  ■分数只是格式化教育行为的数字化形式,对社会和家庭都是一种欺骗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标签化“名师”越来越多,而教育却越来越成问题

  上学难 上学贵

  差6分缴12万上初中

  万言信之后,我所在学校的招生似乎大有起色,班级扩大,甚至汉中安康的一些家长也通过我打探消息,希望进入师大附中读书。虽然此信对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有所冲击,在教育价值回归方面有所启蒙,但理想的观念毕竟难以对抗现实的惨淡,西安的教育并没有因为一封信或专家学者的讨论而变得温和明亮,反而是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方面是“标准化高中”或“示范性高中”的身份认证竞争,另一方面是招生的竞争和中、高考宣传的竞争。但无论争身份认证还是抢优质生源,背后的逻辑都是利益,而不是教育。在各种竞争中,各个学校也是想尽办法,甚至不择手段,内在的不堪只有场域中人才能明知。

  各个示范性高中的身份认证的排序依然是升学成绩的排序,这就带来一个简单粗暴的逻辑:只要升学成绩好,就是好学校。于是,各个学校拼足马力,尤其是代表性的“几大名校”,从抢生源到抢时间偷偷摸摸补课,再到中考高考后的大肆宣传,搞得人心浮躁,社会焦虑,家庭不安。

  教育是“求真”的过程,如果变成“忽悠”,那就扭曲了教育本质,所以我希望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严查各个学校中、高考后的乱发广告的“宣传”行为。普林斯顿大学有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人家从来不说自己是“名校”。我们考几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就顶在头上炫耀,贪天之功为己功,但你知道那些学生最后都去了哪里吗?

  而且,教育的常识是:“基因是主人,教育只是仆人。”教育不能忽视常识,一味地追逐利益。

  西安教育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学校与学校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外部竞争,也表现为班与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的恶果不仅降低了教育的效能,破坏了教育的价值理性,更增加了教育的成本,尤其是“名校”。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这些年来感受最深的是:上学越来越难,教育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贵,教师的生活质量越来越低。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社会和家庭越来越不满意,愿意早点退休或“逃离”的教师越来越多。请问为什么会这样?有多少教育行政官员、校长思考过这些问题?

  当然,特殊的国情下教师子女上自己所在的中小学并不太难,如果自己所在的学校足够好的话,也就不会挤破头选择其他学校。而社会上众多非教育背景的普通家庭上学确实很难,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就那么一点,国人又爱分个高下优劣,经常是几十个学生甚至上百个学生争抢一个名额,导致屡禁不止的“奥数班”吸金无数。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明明知道奥数无用甚至有害,但却又不得不逼迫孩子就范,因为这些奥数班和一些名校暗通款曲,利益共享,请问这是怎样的分裂?

  虽说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而越是“义务”,家长花钱似乎愈多。幼儿园就不说了,有些附属中小学,就是考上,赞助费也一分不能少,有些多达十几万。一位熟人告诉我,因为小升初成绩差6分,竟然缴了12万才上了某附属中学,交钱连收据都不开,就是一张入学通知书。

  补课乱 收费高

  中学六年补课费超20万

  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南郊某著名幼儿园老师,得知她正在业余辅导几名孩子。当时我就纳闷:幼儿园辅导什么?后来才得知是为了考某著名小学。甚至这些年,一些小学招生,孩子和家长一起考,要求背诵什么《三字经》《弟子规》之类,这种对孩子的超前背诵,严重违背教育规律;而对家长的考察要求则毫无意义。

  由于校内竞争的加剧,校外的补课机构也费用看涨,一些教师也暗地里兼职校外机构,上一次课的费用从400元到600元不等。就我了解,有个别单干的专职教师一次90分钟的课甚至收费1500元。更有一些教师私自办班,一个孩子一次收费150-300元不等,一次几十个孩子上课。你可以说这是市场行为,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几十分钟的知识辅导真有那么值钱吗?

  对于补课,我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实属无奈。我一个朋友说他中学六年给孩子的补课费用超过20万,当然他比较有钱,而普通家庭估计也不会少花钱,除非孩子特别优秀。

  不得不说,这些年西安基础教育方面的补课变得越来越频繁,许多学校周六都在补课,暑假似乎成了“第三学期”,就是在2017年40多度的高温里,许多学校的初三、高三都在补课。尤其是一些应试名校最不守规矩,初一、高一就在补课,对于教育部门的规定阳奉阴违,甚至派出保安严防死守,要求补课学生不穿校服,并教给学生应对记者的办法。这是以反教育的方式在进行“教育”。

  其实教师并不希望这样乱补课,但教师说了不算。我认为,教育管理部门如果不能铁腕治教,只能加剧西安教育的马太效应,导致强校愈强,弱校愈弱,也会进一步加剧教育不公和社会不公,影响社会和谐和民生幸福。

  学校不断压榨学生时间的乱补课行为,表面上提高了分数,其实降低了质量。因为分数不等于教育成绩,更不等于教育质量,它只是格式化教育行为的数字化形式,对社会和家庭都是一种欺骗,它是教育泡沫和学习的副产品。但奇怪的是,西安的教育恰恰最看重这个,许多学校一考完就排队“分析成绩”,这种落后的观念,与教育发达地方的差距再明显不过。

  更重要的是,频繁的乱补课导致教师学习充电时间持续减少,这样下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将持续走低,因为精神理念没有提升,技术化的“教学训练”并没有多大意义。虽然这些年我们通过“名师工程”似乎标签化出来一些“名师”,但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标签化“名师”越来越多,而教育却越来越成问题。

  压榨休息时间补课严重影响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身体脆弱,上个体育课不小心就摔断腿,运动会的长跑都取消了,害怕猝死。你看看现在满校园的孩子,有多少是不戴眼镜的?年轻的教师动不动就突然住院,病情危急。更糟糕的是,内部的分数排队、成绩竞争恶化了教育环境,毒化了教育观念。

  这些年,全国一些学校的学生自杀和教师自杀都是在考试之后,西安也不是化外之地。好好一个娃,说没就没了,这样的教育不是在“育人”而是在“毁人”。学生和教师都是被毁的对象,虽然表面上考了几个学生,但内在价值含量却是很可疑的。

  想法和希望

  铁腕治教

  “轮岗”优秀教师

  西安教育积累的问题很多,老百姓意见很大,教育部门的压力也很大。但有些事情教育部门是管不了的,比如校长的乌纱帽,各个学校的一些具体做法……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够“铁腕治教”,选出合宜的教育当家人,对西安的教育环境和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严厉禁止各个学校的节假日乱补课行为,“一经查实,校长免职”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不能只挂在嘴上。不能对任何学校网开一面,这需要教育、组织、人事部门的配合。

  为什么沿海一些教育发达的地方并没有乱补课,教育质量却依然很高?而西安的学生和教育者这么累,教育质量还不如人意?看到在沿海一带老师每年春天和秋天带着孩子到全国甚至国外“游学”,我就感到西安养鸡场一样的学校教育现状有多么狭隘。这一点,家长的观念要跟上。

  其次,鼓励学生和教师多参加校外的“游学”活动,鼓励教师自发组建“读书会”,共读名著和经典,把师生从刷题的愚拙里解放出来。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第二课堂”,需要有别于“应试教育”的“第二种教育”。

  自然的教育不掏一分钱,在自然中感受无限的伟大、美好以及自我的渺小,这一点,世俗的教育根本代替不了。

  在阅读中和人类美好的价值思想对话交流,对一个人的精神重建、心灵净化,善莫大焉。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校是读书的地方,不是刷题训练的场所。刷题训练、分数排队不是教育行为,而是“反教育”行为。教育的“剧场效应”之所以发生,和教育管理部门的不作为以及功利病主导下的落后观念有关。

  第三,对于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不能靠“抓阄”。“抓阄”上学,这是把一个需要政府解决的教育“公义”问题转换成了个人的“运气”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懒政”行为。我个人认为,政府除了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和鼓励民间办学之外,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平衡的办法。比如每三年对包括“几大名校”在内的有着优质资源的学校教师进行一定范围的“轮岗”,幅度要大,调动三分之一的教师离开原有的学校到比较弱一点的学校任教。

  另外行政层面应该配套措施,让西安各个学校不管名校还是非名校,同一级别的教师收入都保持一致、差距不要太大。这样一来教师的“人往名校走”的现象就会受到限制,家长的“名校情结”也会稀释,各个学校争抢生源的现象也会降温。虽然这样的求“公平”可能会牺牲一些“效率”,但不这样做,西安的教育依然会处于“紧张”状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教育的内部均衡需要加强学校的改革进程。建议参考美国教育的做法,解构行政化的“班级制”,代之以“导师制”,让学生动起来。不要把学生固定在一个行政班里,真正落实“选修课”和“校本课程”,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双向选择”,在能力范围内可以让真正的优秀教师教育更多的学生,有较高的收入,这比评职称、贴标签甚至搞“名师工程”有用得多。 杨林柯

  马上就评

  离好的教育究竟差了些什么

  2012年2月21日,《华商报》发表了西安教师杨林柯写给家长的一封长信。六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该事件带给杨林柯本人的唯一变化是,自己变得坚强了一点,教育教学也变得收放自如了一点,价值平台似乎也大了一点。而他当年所提出和揭露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丝毫改变。甚至有许多方面,不仅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是更糟了。

  诚然,杨林柯老师最关注的其实是教育的应然状态:教育的结果不是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这几个可怜的词,而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无论是六年前的那封“万言信”,还是今日再谈教育,我们都被他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以及对教育的真诚思考所深深打动,然而现实却是,教育依然更加板结,这恐怕并不是杨林柯一个人这么看。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什么才算是好的教育?我们离好的教育究竟差了些什么?有时候,我们无比清晰彼岸的位置和方向,有时候,却一脚踩在现实的土壤里又患得患失,进退两难。尤其是,在盲目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现实里,包括家长,学校都乖乖地成为被驯服者,在此之下,教育不再是教育,大家都不能满意。就如杨林柯老师所说的:“无论是西安本地还是全国,大都往衡水中学的方向走了”。

  教育涉及每一个人,关乎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让人操心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但是,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好的教育,自然应是题中之义。所以,有一点需要清楚,那就是教育现状让人难言满意。不管是“没有丝毫改变”或者是“更糟了”,这种一路向下的现实,不能再持续了,只有即刻显现出触底反弹的迹象和动静,才是民众期待至极的。 杨鹏

编辑:强鑫

相关热词搜索: 追问 西安教育 上学难

上一篇:4月起西安高速公路上“龟速”行驶将被罚200元记3分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