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榆林新闻 > 正文

黄土高坡播撒希望 扬州支教老师成“新子洲人”

榆林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0-01-17 07:40:02
[摘要]得知记者前来采访,窑洞里走来了江都支教“三剑客”:东汇小学的朱宏俊老师、江都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小的谭军老师、宜陵中心小学的尤兴胜老师。

  华商报榆林讯(记者 杨虎元 通讯员 顾建春 郁兴)从2017年4月起,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与陕北子洲县结成帮扶对子。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一大批江都支教老师先后走向千里之外的陕北,成为苏陕协作的“新子洲人”,除了教育学生,他们还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当地教师,当地老师称:“江都老师为孩子们打开通向世界的一扇窗。”

  帮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还引来一批批援助物资

  寒冬腊月,子洲西川的大理河冰封玉裹。沿着蜿蜒曲折的307国道一路西行,千沟万壑、高低不等的梁峁上错落分布着一排排窑洞,看上去极像一幅油画。

  2019年12月29日,子洲县马岔镇中心小学,临近中午,学校的大喇叭里传来了熟悉的旋律:“春江花都与水为邻,这里每一片热土都绿茵茵……”如果不是看到排排窑洞,记者甚至怀疑走错了地方。马岔镇中心小学校长蔡旺德乐呵呵地说:“感谢江都支教好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首好听的《春江花都》,老师学生个个都会唱。”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窑洞里走来了江都支教“三剑客”:东汇小学的朱宏俊老师、江都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小的谭军老师、宜陵中心小学的尤兴胜老师。

  “每周19节课,一天只吃两餐,这些都不算苦。这里没有商店、澡堂、饭店、理发室,去一次县城需要往返80公里!”朱宏俊说,来到马岔小学后,他们帮学校设立了教研室、少先队大队部等,让教学活动走上了正轨。

  “这里是陕北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孩子读书特别不容易,平均两周回一次家。”谭军老师告诉记者,2019年中秋节前夕,江都区在子洲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旭派人捎来3盒月饼,3位老师没舍得吃,全部分发给学生。“许多学生只吃了一半,用纸包好,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吃……”

  尤兴胜说,来马岔支教一年,他已发过多篇支教日记,在微信朋友圈产生了强烈反响,由他的朋友们组织的一批批援助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到马岔。

  2019年12月29日下午1时,马岔小学举办“2019文明江都·暖冬‘1+衣’捐赠”活动。江都区在此挂职的子洲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春洁代表江都区,将各界人士捐赠的2000多件棉衣和江都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小学生们购买的200多条围巾,发给了马岔小学每名学生。

  “江都老师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

  “这里的校长和老师早就把我当成了子洲人。”在子洲中学,江都区第一中学的张林老师已支教一年半,新华社陕西分社拍摄了他的扶贫支教专题片。他还与老同学周平、祁宏捐款3.96万元,连续3年结对帮扶子洲16个贫困生。“即使我离开子洲,结对帮扶也不会断线。”张林说。

  2018年,江都区双沟中学副校长黄同海曾在子洲实验中学支教一学期。2019年7月,他被查出脊膜瘤,在江都人民医院动了手术。考虑到他刚做过手术,双沟中学计划另派老师支教。黄同海说:“子洲的情况我熟悉,还是让我去吧!”记者采访时,黄同海的妻子打来了视频电话,妻子一连问了好几遍:“身体还好吗?”黄同海声音朗朗:“一切都好!”黄同海告诉记者,刚来时水土不服,经常冒虚汗,现在好多了。

  在子洲第二小学,有一个没有挂牌的“名师工作室”,它是江都区锦西小学高级教师李春松所创办。支教一年,56岁的李春松不仅辅导学生,还辅导老师。“蓝青工程”启动以来,李春松共辅导过9位青年教师,其中有两个“弟子”被评为子洲县教学能手。子洲第二小学副校长高文动情地说,李老师有三个“如果”:如果听我的课,提前5分钟;如果需要我到哪个班上示范课,提前1天;如果教学遇到难题,随时找我。真是一株“春天的青松”!

  在子洲,提到“孩子王”,都知道是来自江都育才幼儿园的陈智超,他是子洲第一位男幼教。在子洲第二幼儿园,孩子们称一米八六的陈智超为“超人”,开办体育游戏课,培训篮球小童星,陈智超每上一节课,娃娃们都嗨翻了天。

  提到江都的支教老师,当地的校长和老师们都感受颇深:“江都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理念,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杨蓓蕾

相关热词搜索: 支教 体育游戏课 留守儿童

上一篇:榆林一公交司机单手驾车打电话被乘客举报 罚款50记2分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