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世界志愿者日| 秦岭救援队主任赵芳玲:我想沿着黄马遗愿走下去

滚动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卿荣波 2020-12-04 14:48:30
[摘要]今年12月5日是黄马三周年忌日。秦岭救援队有一个祭奠的活动,当天,全体队员和友队,包括鄠邑区救援队、阳光救援队、曙光救援队、先锋救援队、高新救援队等,都会同时参加祭奠。

\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在中国也常被翻译为世界志愿者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志愿者的定义是什么?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  公民、公民组织和公民社会的精髓。志愿者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者、志愿活动和志愿精神的三要素是自愿、非酬、利他。

  无论是马路上、孤寡老人家里,还是乡村学校的教室里,三秦大地的每个角落都活跃着无数志愿者的身影。因为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志愿服务事业蒸蒸日上、薪火相传。

  12月5日世界志愿者日,华商报走进西安的志愿者群体,给大家讲述作为志愿者的喜怒哀乐。

\

  赵芳玲感言:作为一个志愿者,我想沿着黄马遗愿走下去,把救援队带的更好。

  老公救人时坠亡 她带队继续救人

  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12月5日,是世界志愿者日,也是秦岭救援队创始人、原队长黄马的忌日。

  黄马,原名黄忠文。2017年12月3日,长安区一名58岁老人独自一人带着狗从西安市鄠邑区紫阁峪进入秦岭后与家人失联,12月5日早上,秦岭救援队队长黄马带着妻子以及其他救援队员一起赶往鄠邑区展开营救。黄马热衷于户外救援,他的妻子赵芳玲也有共同的追求。

  进入冬季,山上救援环境非常恶劣,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倒。老人已经有两天两夜没有消息了,救援队伍判断,老人可能受伤,应该改变搜救线路。于是,黄马这一组的4人又分成了两组,一组顺着山梁搜索,另外一组往山沟走。

  下午3时30分许,为了大家的安全,黄马独自去前往悬崖方向探路,在走出去二三十米远时,他还提醒队友说,“这里有暗冰,等会要小心。”仅仅几分钟后,“啊!”的一声传过来,黄马坠落近50米深的悬崖了。其他队友赶紧绕到悬崖下,黄马躺在那里,已停止了呼吸。

  噩耗传来,在指挥部协调的赵芳玲哭晕在地。

  至今,赵芳玲还清晰的记得,三年前的12月5日,接到救援任务后,黄马还说,今天的日子很特别,是世界志愿者日,我们要上山救援。她和黄马最后一次通话使用的对讲机,她说,“你们带的补给不多,就一盒水晶饼,不行了让候补队员给你们给送一点,”黄马骂了她一顿,“山上地形复杂,路上有暗冰,别让队员们跑了。”

  后来就出了事。

  黄马不在后,很多人都以为,秦岭救援队会解散。因为救援是纯公益的,每次出任务,都是自己掏腰包,创始人不在,很难再继续。

  历经了悲痛之后,赵芳玲站了出来,她觉得,应该继承黄马的遗志,将秦岭救援进行下去。

  挨个给队员们打电话 很多人被劝进救援队

  仍然会有人在秦岭山里走失或者迷路,接到任务后,赵芳玲就挨个给队员打电话,有不想去的,就做思想工作,怎么做呢?“其实是拿脸在那蹭,拿黄马的脸蹭,我让他们都看在黄哥的面子上,快来救援,我还说,你黄哥的在天之灵,都看着呢!”

  49岁的队员“牧马人”就是这样进入救援队的。他和黄马关系好,黄马出事后,劝说过赵芳玲,救援太劳人了,管理也麻烦。赵芳玲说,黄马不在了,自己要坚持,一直到干不动为止,你要是觉得我难的话,来帮忙。就这样,“牧马人”劝说没起作用,反而被劝进了救援队。他现在是秦岭救援队的执行主任,帮忙组织和救援。

  秦岭救援队的队员杨勇说,赵芳玲的努力,让队员们备受感动,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都在坚守,他们为什么不能呢?除了老队员之外,还有很多新加入的志愿者,志愿者从最初的200多人到现在的五六百人,“最艰难的时候,出任务不到10个人,现在是四五十人一起出去。”

\

  每次都冲在前面 也有人不理解

  以前跟着黄马,赵芳玲不操心,黄马不在后,救援中的任何事情,她都要冲到前面。

  今年夏天,洛南水灾,秦岭救援队迅速赶过去,承担的是通讯保障的职责,每隔两天要找到其他救援人员,对他们耗尽的对讲机电池进行更换。赵芳玲还记得,她就守候在帐篷里,盯着电源和电池,担心设备被雨淋湿,担心洪水过来,“还要把电池使用的时间把握好,不能让队员们因为对讲机没电和指挥部失联。”

  救援结束后,县政府给救援队颁发了锦旗和荣誉证书,

  从洛南回来后,到达西安,装备还没有卸车,又接到鄠邑区救援队的一个搜救任务,直接就去支援了。赵芳玲带着大家鄠邑区的团标峪呆了两天后,刚出峪口,看到队员们都辛苦,准备请队员们吃当地有名的酱骨头,就接到滦镇派出所电话,说光头山有人被困,他们酱骨头没吃成,连夜上山,第二天早上把人救出来。

  回来休息了一天,又接到任务,一个攀岩教练,带学生去秦岭写生,上去容易,怎么都下不来,赵芳玲再次带人山上。

  赵芳玲也有委屈,有时候把人救下来,家属不理解,说三道四,嫌上去的迟了慢了的。一次,半夜里,他们把人抬下来,家属还质疑,咋不打120呢?“我们是做公益呢,不能计较那些!”赵芳玲说。

  要给黄马说 亲爱的 你拉起的队伍会继续走下去

  今年12月5日是黄马三周年忌日。秦岭救援队有一个祭奠的活动,当天,全体队员和友队,包括鄠邑区救援队、阳光救援队、曙光救援队、先锋救援队、高新救援队等,都会同时参加祭奠。

  除了这些群体,曾被救援队救过的人,也会参与。

  几个月前,一男子给姐姐留下遗书,跑到了秦岭山里,救援队接到任务25小时后,在大坝沟找到了他,他有三个姐姐,成功获救后,姐夫跪在救援队队员面前,表达谢意。

  前几天,男子的姐姐得知12月5日是黄马的忌日,专门表态说,要去参加。

  如今,赵芳玲在长安区秦岭花世界里做花架批发生意维持生活。谈到以后,她说,肯定会把把黄马的救援遗志坚持下去,把队伍更大更强,提供公益平台,为大家做点贡献,“很多亲朋好友都劝说过,不让我弄了,但我从未波动过,还把儿子拉了进来。”

  赵芳玲最难忘的一次救援是2019年6月的紫阁峪救援,一名大学的博士生被熊攻击,在40多小时后被救了出来,紫阁峪是黄马出事的地方,所在到那里时,她就忍不住的难受,一出指挥部的院子,往上一看,就是出事的崖。

  黄马出事那一年,赵芳玲经常独自开车去紫阁峪,在就觉得距离黄马很近。黄马是在秦岭出的事,她就想尽自己的努力,守护秦岭,守护老黄的在天之灵。

  12月5日祭奠的时候,她要给黄马说:看,亲爱的,你当年拉起的队伍还在,秦岭救援还在,你安息吧!

  华商报记者 卿荣波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报社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秦岭 救援队 遗愿

上一篇:11月陕西共30人被终生禁驾 其中事故逃逸过半 下一篇:世界志愿者日|陕西民警曹金生:第一条找人信息获得8000多万次点击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