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延迟退休、个人养老金都要来了!关注焦点问题 将如何落地?

国内 华商网-华商报 2021-02-27 06:48:55
[摘要]2月26日,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副部长游钧、李忠共同出席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就个人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发放、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话题回应社会关切。

  2月26日,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副部长游钧、李忠共同出席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就个人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发放、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话题回应社会关切。

  针对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未来的发展方向,游钧表示,将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通过实现养老保险一系列措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于延迟退休话题,游钧指出,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未来将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情况,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

  所有人都要延迟退休吗?

  会不会占据“后浪”位置?

  延迟退休5大焦点问题

  官方这样回应

  焦点1 必须要延迟退休吗?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既有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游钧说。

  游钧指出,我国现行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具体体现在5个方面:

  (1)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建国初是40岁左右,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80岁。

  (2)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到2019年底,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期间,我们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样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影响深远。

  (3)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

  (4)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也在不断延长,已经达到了13.7年,人们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应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的工作年限自然就会缩短,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高学历人员集中的行业和单位,情况尤为突出。

  游钧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

  焦点2 延迟退休会怎么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多部门正在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具体改革方案,游钧表示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要取得最大公约数。“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这些情况,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焦点3 延迟退休方案啥时候出?

  游钧说,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同时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焦点4 会不会影响年轻人就业?

  短期内、在改革转型期,有一部分岗位是会影响到年轻人,但影响非常有限。

  就业市场里,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岗位,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岗位,相互很少交叉。实际情况是,年轻人可能看不上老年人干的活儿。年轻人更愿意去的岗位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新型服务业。

  焦点5 延退后养老金会不会减少?

  不仅不少发,反而会增加。

  养老金的发放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延迟退休之后,工作年限长了,相应的缴费年限长了、养老保险缴存多了,养老保险待遇是增加的。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什么意思?

  养老金是不是不够了?

  养老金4个疑问

  官方给出说法

  疑问1 养老金今后能否按时足额发放?

  针对这种担忧,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养老金累计结余4.7万亿元,加上财政投入、投资增值和2.4万亿元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请放心,我们能确保养老金准时足额发放!”

  人社部部长张纪南表示:请大家放心,能够确保养老金准时足额发放。去年为了保发放,采取了相应的一些举措:(1)全面启动了省级养老基金的统收统支,加强省域内基金之间的平衡和调度。(2)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3)去年企业养老金中央调剂力度的比例从3.5%提高到4%,全年调剂金的总规模达到7400亿元,跨省调剂的基金达到了1768亿元。(4)建立了定期调度机制,确保发放及时到位。

  疑问2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都有哪些?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由三大支柱组成,第一支柱是由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由用人单位主导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而第三支柱则是由家庭或个人安排的养老储蓄计划,即个人养老金产品。

  游钧表示,作为第一层次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覆盖了近10亿人,作为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也初步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但作为第三层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出台,仍是养老保险体系一个短板。

  疑问3 个人养老金制度计划怎么设定?

  个人养老金制度,业内并无统一定义,一般是指政府鼓励个人向专门的账户进行缴费,个人依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以积累养老金资产的制度安排。该制度最早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游钧透露,关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产业模式目前已形成了初步思路。“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

  疑问4 个人养老金制度什么时候落地?

  具体落地时间需要看人社部发布的通知,有可能是2021年。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

  >>网友热议

  @Larry胖子哥:延迟退休这么快进入具体方案了……

  @哈库啦啦玛塔塔:延迟退休,开放二孩三孩,小孩子谁带?奶奶还在上班呢……

  @四倍于纽约:可以选择一个折中方案,根据本人意愿决定是否延退,不愿延退的,退休5年内不领取退休金,5年后才开始领取。这样既能满足部分人早点退休的愿望,又能缓解国家社保基金的压力。

  @有个菇凉叫肉肉:强烈要求顺势把“35岁+难就业”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吧。 综合

  >>专家解析

  对于渐进式延迟退休

  “渐进式”如何理解?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认为,“渐进式”就是逐渐延迟退休年龄,而不是“一步到位”,比如某位先生原本应该2021年3月份退休,但政策希望这一年退休的人延迟3个月退休,他要到2021年6月份再退休;另外一位先生2022年3月份退休,政策希望这一年退休的人再多推迟3个月,到2022年9月份退休。这样一来,经过四年时间,累计延迟退休的时长就有一年了。

  所以说,不是一下子就要从60岁延长到65岁,这就叫“渐进式”延迟,如何渐进,各国的办法也不同,我国的做法还等政策出台。

  延迟退休该如何落地?

  董克用认为延迟退休其实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定退休年龄逐渐延迟,延迟后对全社会每个人都是同样适用;另外一个问题是何时领取退休金的问题,这可能是个新问题,“过去是把退休时点和领取养老金的时点合二为一的,我认为今后应该适当分离。”

  在延迟退休政策落地时,应该有一些政策弹性。比如,有的人十几岁就参加工作,工龄和缴费年限都很长或者家里有孙辈需要照顾,这些人愿意早点退休,早领取养老金;有些人从小学一直读到博士,30岁才博士毕业,干的又是脑力劳动,就愿意多干几年;不少教师、医生达到现行退休年龄都仍在工作,如果不让这部分人继续工作,也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不同的人情况是不一样的,那么,就应该将法定退休年龄与法定全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适当分离,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细化全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细化的要点是让个人有选择权,愿意早领取的就少领些,愿意晚领取的就多领些,从政策上实现劳动者个人缴费阶段“多缴多得”,领取时“早减晚增”。这些方法在国际上都有先例。

  延迟退休还需哪些配套政策支持?

  董克用认为,老百姓比较担心,自己即便愿意延迟退休,用人单位也不愿意再雇佣他们了。所以,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高龄劳动者,企业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在裁员制度上,是不是可以考虑引入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后来者先走”的做法,而不是在裁员时把年龄大的老员工先裁了。

  延迟退休这件事儿,国家要有政策,企业要有责任,老百姓才能更好地理解,老百姓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政策也才能更好地落地。 

       据《新京报》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胡泽鹏

相关热词搜索: 个人养老金 延迟退休 落地

上一篇:国家乡村振兴局领导班子出炉:一正两副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