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重庆招办网站删除高考加分名单 传造假涉及官员
http://news.hsw.cn 来源:  成都商报  2009-07-04 05:35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成都商报7月4日报道 昨日,“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名单失踪,网友怀疑这是重庆市招办为了避免有“好事者”与先前公示的名单相比较,从1万多名加分考生中找到被剔除的31名少数民族成分加分存在问题的考生。

  31名造假考生的名单,早已不仅是重庆市高考管理成败优劣的问题,而是关涉能否有效遏制高考造假之风、教育领域的道德滑坡能否扭转、社会公平所受到的侵害能否得到补偿。

  “难道调查组大得过公民知情权?”面对社会公众不绝于耳的质疑声,昨日重庆市招办仍未公布31名民族加分造假考生名单。令人更加意外的是,就连其2日起通过招办公众信息网再次向社会公示的“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等,昨日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重庆市招办公众信息网2日起再次公示的高考信息有重庆市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小语种录取公示名单;保送生公示名单和特长生公示名单,逾7万考生榜上有名。其中普招加分信息公示包括聚居民族考生、散居民族考生、享受照顾区县考生、三峡库区考生、体尖生、农村独生女、民族乡汉族考生、奥林匹克竞赛、民族乡民族考生、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人民警察子女照顾等15类。

  重庆市招办有关负责人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按照教育部”阳光招生“有关规定,再次公示高考加分信息,“欢迎社会继续就违规享受高考各类加分资格的考生进行举报。”

  可仅仅一天之后,昨日有家长想再次查阅这些名单,却发现招办发布的“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等不见了踪影。记者昨日多次登陆重庆市招办公众信息网,发现2日的公示内容确实已有三项失踪,仅剩“特长生公示名单”一项。

  针对失踪名单,有网友怀疑这是重庆市招办为了避免有“好事者”与先前公示的名单相比较,从1万多名享受聚居区少数民族加分照顾考生中找到被剔除的31名少数民族加分存在问题的考生,然后再对这些考生及家长身份进行“人肉搜索”,所以就撤下了2日的公示名单。

  更多的网友对市招办网站上这些名单的失踪表示了不满和疑惑:“名单都不见了,叫我们怎么举报啊?”“这样的公示不是走形式吗?”

  重庆市招办到底何时公布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的名单?招办公众信息网公示的加分信息为何失踪?记者昨日分别向重庆市招办主任邱可、副主任杨海波寻求答案,但均未获回应。有自称知情的人士称,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所涉及的政府官员,的确为数不少。

  此外,据了解,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虽然被父母禁出和禁止看电视、上网,但业已知晓北大和港大拒录自己的情况。他问父母“这是为什么?”父母无言以对。

  最新进展

   教育部昨日再表态:高考是值得信赖的公平考试

  教育部3日通报:今年全国高考考试期间现场查处违规考生2219人,占实际参考人数的万分之二点三,比2008年进一步下降,高考违规率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低值。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吉林、山西、贵州、新疆等地破获危害高考案件3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8名。今年高考期间对高中非应届毕业生报考、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考或替他人考试等作弊行为严重的近1100名考生,不但取消今年录取资格,还取消其下一年度报名资格;对违规替考的在校大学生一律作开除学籍处理;对指使、组织或参与高考群体性舞弊的教师等公职人员,予以撤销职务或开除公职。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些都表明,高考是实现公平竞争、值得充分信赖的国家教育考试。”这位负责人强调。

  热点透视

   公不公布造假考生名单

   事关教育领域的道德滑坡能否扭转

  在亿万人瞩目之下,重庆市招办公布31名造假考生的名单,早已不仅是这31名学生能否升学、重庆市高考管理成败优劣的问题,而是关涉能否有效遏制高考造假之风、教育领域的道德滑坡能否扭转、社会公平所受到的侵害能否得到补偿。

  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今年4月发出的《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分有关规定的通知》要求:“对于弄虚作假、违反规定将汉族成分变更为少数民族成分的考生,一经查实,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招生考试机构取消其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对于31名考生的录取资格问题,重庆有关方面至今保持沉默,表明对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心存疑虑。

  如果法规有可以从轻处理的空间,同时又无损于社会公平正义,对这些考生从轻发落未必不是选项。但眼下的现实是,如果不作严肃处理,国家政令的严肃性必将受到损害。从社会效果看,会助长一种社会心态:看来造假是一种成本不高的赌博,家长担责,考生并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涉世未深的31个年轻人来说,造假行为被揭发出来未必不是好事。与被高校录取相比,他们当前面临着另一场更重要的人生考试,即如何面对自己诚信的缺失。上大学的机会今后还会有,而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诚信问题,则会贻害终生。社会期待他们敢地承认和纠正自己的过错。无论对于造假考生本人还是对于他们家庭乃至全社会来说,依据政策规定严肃处理录取资格问题,无疑都是苦口良药。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编辑:李斌 来源:成都商报  2009-07-04 05:35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今年高考违规率为恢复高考来最低 违规者2219人   09-07-04 05:29
·杨陵中学违规办高考补习班 主管部门:违规但合情   09-07-03 05:24
·重庆高考状元民族造假续:香港大学拒绝录取   09-07-03 02:43
·四篇09年陕西高考作文满分卷赏析:西安的无奈   09-07-02 14:47
·"最牛高考作文"考生数学仅45分 "偏才"路在何方   09-07-02 11:27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