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讯(记者呼延思正实习生刘徐东)近日,我市文物工作者在周至县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座距今近400年的关帝庙,这一明代民间庙宇当地现存已为极少数,属于普查的重要发现。
该关帝庙位于周至县终南镇老堡子村老堡子小学院内,其初建年代为明末,现存前殿和后殿及明崇祯年间村民捐资修建关帝庙碑1通。
关帝庙坐北向南,前殿、后殿均为砖木结构。前殿为抬梁式、硬山顶,面阔三间;正脊由一层砖砌筑而成,屋面铺灰陶小瓦,屋檐下有木雕装饰,前有单步梁,两扇对开木板门,直棂窗;土坯墙,外用数块石条垒成。后殿为抬梁式假歇山顶,屋面铺灰陶小瓦,正脊为透雕花脊,垂脊为捏花脊,东、西两端有吻兽,屋檐下有彩绘和木雕装饰。
庙内祭台上现供奉关帝、送子观音、老王爷等塑像,东、西两侧为关平、周仓等武将。后殿和前殿之间西侧山墙内壁上镶嵌有明崇祯十三年石碑1通,内容为捐修关帝庙记事和功德主姓名。
这一庙宇在“文革”时期曾做过村小学,文物工作者认为,老堡子关帝庙是周至东北部地区现存极少数明代民间庙宇之一,对于研究明代庙宇的建筑风格、建筑技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明清以来当地民间宗教信仰、社会生活、民间习俗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