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吸引眼球的未必都是真相 网媒应自律网民宜理性
http://news.hsw.cn 来源:  人民网  2009-08-06 14:42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3.38亿。互联网上,从不会缺少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吸引人们眼球、“板砖横飞”的未必都是真相。

  最新的例子——热传的“内地私人拥有财产超过1亿元的有3220人,其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占超亿元富豪人数的91%”。这条从2006年就开始在博客中流传的“消息”,已被多方证实为假新闻。此前,这个虚假数据因被多个网站转载,跟帖的网民数量之多,措辞之激烈引发了高度关注。

  回望上半年,虽然在“罗彩霞事件”、“邓玉娇案”、“王帅事件”、“杭州飙车案”、“副局长质问记者替谁说话”等一次次舆论风波中,网络在揭露和鞭笞丑恶、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社会公平正义、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但正如辩证法所昭示的“相反相生”,由于海量、高速、匿名、分散等特性,网络舆论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也在显现,有时甚至会对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网络时代,以个体出现的网民,不再处于“江湖之远”,轻点鼠标影响四方,类似例子时常上演。加之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互融,正面效应会强强叠加,负面效应也是一样。

  所以,当我们欣喜于总书记、总理率先垂范与网民“面对面”,感慨于越来越多的官员参与到“网络问政”的队伍中来,振奋于“第四媒体”从“牛刀小试”到步入“主流”,更应深刻地认识到,如果网络总是停留在用一些新闻,甚至是不真实的新闻来引导社会情绪的发泄,那么它有负于党和政府的重托,有负于群众的热情和期待。

  要改变这种状况,网络媒体尤须自律。3亿网民,不仅是网络的用户、新闻的受众,同时也是网络媒体需要直面的责任对象,这背后还承载着13亿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国民众。尤其是在网络舆论会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当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作为网络媒体更应厘清权责所在,不能因为子虚乌有的假新闻,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煽动不满情绪,激化社会矛盾,消解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

  而作为网民,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的讨论中时,就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负责任的媒体,同时也需要负责任的网民。也许正像有评论指出的“聚焦于公共议题的网民并非尽善尽美,他们的典型特征是对真相的焦虑。”或许,每一次发言,每一声呐喊,每一点善意,应努力更理性、冷静、从容。毕竟,网络这个平台,纾解民怨固然重要,汇聚民智更令人期待。

  都说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我们希望它不良影响的一面能够通过多方努力少之又少。趋利避害不仅是一种美好愿景,应成为现实。网络之利甚多,网络之害也不少。网络之害,最大者恐怕要数谣言、以讹传讹了,一些被广泛转贴、耸人听闻的,未必是真的。如何更多地传播事实、真相,减少直至杜绝虚假、谣言,媒体、网站更应敢于担当,同事也寄希望于网民,寄希望于你、我、他,要知道,3亿网民背后的力量不容小觑。(穆杉)

 
 编辑:车倩 来源:人民网  2009-08-06 14:42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