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成标准英文词组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四川新闻网  2009-09-03 08:38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成标准英文词组

  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

  当四川人发明了“standing flower”(占花)后,川式英语也开始不断出现在川菜菜谱的翻译中;

  Facebook上甚至有“救救中式英语”小组,并吸引了8000多名成员,里边有超过2500条中式英语例子。

  当中国人发明了“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这个看起来有些雷人的词汇就带领着Chinglish(中式英语)一路前进。当四川人发明了“standing flower”(占花)后,川式英语也开始不断出现在川菜菜谱的翻译中。

  当中国人自嘲被中式英语雷得“里嫩外焦”时,说英语的外国人却开始发起了“拯救中式英语”的活动,在这些拥护中式英语的外国人眼中,英语字典邂逅中国语法,中式英语错得“韵味十足”。

  中式英语引国外追随者

  中式英语指的是那种语法不对、拼写错误带有中文习惯的英语,主要见之于中国许多地方的标牌。英国《卫报》报道说,这种语言风格在网络上吸引了一些狂热追随者,甚至有人专门探讨这种语言现象。不过,中式英语恐怕会被扼杀,因为上海政府担心明年世博会期间中式英语可能会让循规蹈矩的外国游客尴尬,而发起了一场旨在纠正“离奇误译”的行动。

  在英国《卫报》的报道中称,美国社交类网站Facebook上甚至有“救救中式英语”小组,并吸引了8000多名成员,里边有超过2500条中式英语例子;而美国知名照片博客Flickr上的“中式英语之潭”,则有超过3000张有关中式英语的招牌类照片。

  瑞克是中式英语的坚定拥趸,他坚称,自己对中式英语的兴趣是出于“喜欢而非嘲笑”,大多数网民似乎也抱这样的态度,他们喜爱而不是鄙夷中式英语。

  将来老外也会用day day up

  今年,互联网上曾展开了一项“票选十大中式英语”调查,结果显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3417票高居榜首。面对这样的调查,有人称被中式英语雷得“里嫩外焦”,一些英语教师更是表示,很雷很无语。“奥运之前不是才清理过中式英语吗,怎么又重现江湖了?”

  有媒体统计,7成参加投票的网友表示赞成中式英语的使用,认为中式英语既有趣又被大家口耳相传,将来老外也会这么用。有人愤愤不平:“可以有印度式英语、美式英语、澳大利亚式英语,为什么不能有中式英语?”有人甚至搬出了数据:全球语言监督会主席帕亚克曾对媒体表示,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它现在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long time no see是标准英文词组

  在对待中式英语的态度上,一些外国人并没有觉得它们是严重的错误,他们的观点是:有趣,甚至有意义。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必定会入乡随俗、受到使用者的影响,不管其母语使用者是否同意。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

  也有一些外国人指出,有些用在公共场合的中式英语不值得提倡。比如某市地铁内“先下后上、文明乘车”的翻译“After function return this under on,do riding with civility”就有明显的网络机器翻译的痕迹。

  生硬的翻译确实会让刚来中国的老外们摸不着头脑,但在通晓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看来,这却是一种文化差异造成的有趣现象。

  最有趣的例子,是英语单词搭配中国语法,通常还有错误拼写,更让中式英语韵味十足。这些包括一些很奇怪的诗意般的语言———“这生锈开花的鞋被批准零并发Y营”(the rust embroidered shoes approve the zero concurrent y camp),其实原本是想表达“绣花鞋批零兼营”(Embroidered shoes Retail and Wholesale)。

  一位中文名为纪韶融的德国青年非常来劲,他还出了本名为《日常生活中的中式英语》的书。在纪韶融看来,如果以后有朋自远方到中国来,再也看不到“Wel-come to Presence”(欢迎光临)这样的中式英语,而只剩下一个干巴巴的Welcome,那将是多么的索然无味。他还在著作里颇具善意地分析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他认为,不管是汉语拼音,还是中式英语,都是一种装饰,不必太认真。(记者郭晶晶)

 
 编辑:周云 来源:四川新闻网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