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李开复辞去谷歌中国总裁 7000工程师要跟他走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企业家网站  2009-09-23 14:3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李开复吐露了心声:“我不想再有老板了!”自己是自己老板的李开复离职创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他自己。

  内部员工眼里的李开复是一个好老板。去年11月,他去印度出差,经过20小时的转机飞行,他到达班加罗尔机场才发现秘书忘了给他办理印度签证,折回北京后,他没对秘书发火,只是告诉她“下不为例”,秘书自己倒是哭得难以自持,一直耿耿于怀。为化解秘书的愧疚,李开复几天之后在出发去昆仑饭店参加会议前,故意去问秘书,“请问昆仑饭店的签证帮我申请了吗?”大笑之后,是下属被化开的心结。技术人员眼里的李开复是个懂得工程师文化的管理者,他最经常对工程师说的一句话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另一句话则是,“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一位高管和两个普通谷歌工程师都想到做音乐搜索却得不到其他人支持,他们去找李开复,李对这个产品也很疑惑,但是他说,“如果你理解了其中的困难之后仍愿意投入,那我就支持你。”后来音乐搜索成为谷歌的一个重要产品。

  这样一个人有一天突然离开谷歌创业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第一、他的秘书坚定地要跟他走,他答应了。其他人也提出想跟他走,他婉拒了,因为留在谷歌的待遇更加优厚。

  第二、工程师们对其趋之若鹜,在李开复宣布离职创业的当天,创新工场收到7000封求职信。

  第三、媒体对李开复创业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即使是平日里最尖刻的评论者,对于李开复此次的辞职创业也只是提出善意的提醒。

  第四、还有比这更完美的辞职创业案例吗?

  上一次李开复辞职同样轰动全球,李开复也因此成为媒体封面人物,但那不是他的个人意愿,当时的李开复只是微软和谷歌这两大巨头之间斗争的夹心饼。

  在9月5日离职消息泄露之前的两周,李开复每天晚上3点会醒来上网,除了查收投资人的邮件,更重要的事情是“看看网上有没有负面新闻,消息有没有泄露出去。”李开复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次离职充满了危机。”他感叹,随后他反问,“你不觉得吗?”

  外界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翻阅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对李开复的评价,使用的“最负面”的一个词汇也只是“争议”,而所谓“争议”,不过是暗指李开复善于经营名声,乃至有些炒作成分。李开复爱惜名誉众所周知,在谷歌中国几年,谷歌不时遭受明枪暗箭,最让李开复难以释怀的是对他个人私德的恶意攻击,例如谷歌公司一次集体晚交个人税款被演绎成“李开复逃税”,这样报道让他“很受伤”。很难指责李开复爱惜名誉有什么过错,李开复经常去大学演讲,如果事关谷歌的推广和招聘,相关费用由公司支出,如果只是个人性质演讲,他会自己承担费用。

  李开复对个人品牌的小心呵护在他自立门户时收到了回报。他的创业计划5年耗资8亿人民币,当他拿出自己的创业计划时,风险投资商中经合集团立刻同意了投资入股,认识了8年的朋友,鸿海集团郭台铭也成为了李开复创业项目的最大股东,据说鸿海向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投资了500万美元。

  郭台铭甚至是李开复创业的一个重要推手,2009年他们沟通的一个重点是互联网。在过去,制造业大佬郭台铭的思路是“硬的才是大生意”,软件、互联网不是大生意。2009年5月,郭台铭甚至专门跑到北京找李开复聊Google的商业模式跟文化,“我都不是很确定软件跟互联网到底能不能赚很多钱,这次我相信了。”郭台铭曾经问李开复,你会不会出来开这样一个公司,我很想来支持你。

  李开复又去找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以及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时,也得到了他们的投资支持。柳传志提了个问题给李开复:你把创业者跟创业想法分开了,会不会让他欠缺激情?李开复做了一个简要的回答。一个月时间,李开复已经凑齐了前期所需的2亿元资金。

  【李开复说:“这次离职充满了危机。”】

  采访结束时,我们问李开复:“在你职业生涯中,哪一次是你最凶险的一跳?”

  李开复说:“还是微软那一次。”

  但是,李开复的创业一跳,最“凶险”考验在后面。

  李开复从2008年夏天开始考虑结束自己的经理人生涯,从一个大学教师,到加盟苹果、SGI、微软,并最终成为谷歌的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开复的职业经理人之路在谷歌已经走到了最高点。但是在度过开创谷歌中国的激情时期后,在谷歌的最后一年李开复萌生退意。与微软一样,谷歌在中国的商业运作被诸多政治因素所影响,而谷歌在全球的一贯做法又与中国当地的政策有着种种冲突,这导致谷歌在中国动辄被罚,微软在中国受挫之后,比尔·盖茨和鲍尔默还不时前来中国修补示好,而谷歌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布林与佩奇至今尚未踏上过中国的土地。

  他最初的选择毫无悬念,像许多职业经理人那样筹集一笔基金从事风险投资,就在他快要找到投资人的关口,雷曼兄弟轰然破产,计划中的风险投资基金顿时没了下文。不与谷歌续约又不去做投资,摆在李开复面前的路剩下三条:去另外一家跨国公司,去民营企业,去创业。

  这四条路径也是“打工皇帝”唐骏眼中的明星CEO的关键退出路径,甚至是“一种无奈”,唐骏向《中国企业家》解读说,去跨国公司,“你必须要比原来的企业好一点,职位要稍微高一点,一般都是很难。关键是,你是微软的,到IBM还不一定做得来,IBM还不要你,HP的你到微软来,微软也不一定要你,这个很尴尬。”

  去民营企业,唐骏说,“民企的道路是非常坎坷,艰难,而且是很不容易,不是一般的水土不服,会有很大的差异,不能叫落差,巨大的差异。”

  去创业,唐骏认为,“这是最艰难的路径。要做出一个三到五家的相对来说有那么一点点小成功的公司,是很难的一件事,也许一家都做不了。难题在这个公司是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选择最险那条路的李开复在拍摄照片时,向我们吐露了心声,“我不想再有老板了!”

 [1] [2] 下一页
 
 编辑:梁铮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站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昨日李开复,今日李开始   09-09-12 12:19
·李开复辞职:我听从心的选择   09-09-08 10:25
·李开复致谷歌中国员工离职信:跟随直觉和内心   09-09-04 21:28
·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将离职创业(图)   09-09-04 07:17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