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劫持外国人背后的可怕逻辑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09-12-30 08:5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赴京举报单位领导没有得到关注,江西人窦某为了引起社会关注,竟在前门大街持刀劫持了一名法国女游客。被抓后窦某说,自己没有想伤害人的意思。(12月29日《法制晚报》)

  这又是一起想通过吸引公众眼球,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事件。此前各类新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堵路反映拆迁问题的,站在楼顶上讨工资的,堵门举报有贪污嫌疑官员的,浇汽油阻止拆迁的……

  这样的事情,像新闻一样,往往是越早出现,越能吸引到公众特别是媒体的关注度,进而跟进采访,达成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的目的,并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一旦出现视觉疲劳,这样的事情就再也引不起关注度了。比如一要工钱就上楼顶站着,甭说媒体,就是曾经对此抱以同情的公众,也会出现关注疲劳,甚至会出现厌恶情绪。广东出现老伯将讨薪者推下桥事件,便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

  各式各样反映问题的人们,似乎正在成为一个个行为艺术家,尽可能把能吸引眼球的事件,用到自己的投诉行动中。他们在这上面所下的功夫,甚至不亚于写一份能打动人的投诉材料,他们甚至会认为,如果没有引起公众关注度的行动,投诉材料本身便没有价值。这种思维方式不一定正确,但并不是没有效,他们在各种正规投诉渠道的亲身经历,很悲哀地证明他们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许多“有关部门”处理问题的速度和力度确实与公众的关注度有关。并不是说他们有多在乎公众的情绪,而是公众关注度会对他们的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产生刺激,这恰是他们所在乎的。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正常的投诉与反映,会因为其没有引爆风险,而被忽视和推诿。而投诉要想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解决,非得想办法搞出些花样来。虽然,这种状况并不是常态,却有为数不少的案例在不断地强化着这种逻辑关系。以至于一些投诉无门的人有些偏执地认为,自己所反映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引起重视,主要是关注度还不够。于是,便开始在关注度上做起文章来。

  行文到此,突然想起今年金马奖获奖的我国台湾影片《不能没有你》中的情节:一个贫穷的父亲为了解决与自己相依为命的非婚生女儿的户口和读书问题,被学校、政府部门和“立委”当成皮球踢来踢去,最终崩溃,背着女儿挂在立交桥上准备跳桥,制造了一起轰动社会的新闻。我们在慨叹这出悲剧的惊心感染力的同时,也为它的产生过程中有太多的被忽略与被漠视的细节最终都变成了具有惊人爆炸力的炸药,而忍不住一声叹息。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也许,四年的投诉与举报,也曾经面临过类似的被忽略与被漠视,这成为一种推力,将江西人窦某朝错误的方向推了重重的一把,而他的前方,是无数因为搞出影响而得到解决的案例,这成为一种具有巨大诱惑力的幻影。在一推和一拉之间,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无疑,这很值得深思。(曾颖知名媒体人)

 
 编辑:朱羽喆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