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渭(河)黄(河)交汇处,工作人员划着木筏在河面上抛洒了凝油剂后,用吸油毡等物品抢险收油
昨日,河南省环保工作人员在检测水样 本报记者陈团结摄
2009年12月30日凌晨,在渭南赤水的中石油柴油输油管道发生漏油,截至昨日18时,由于上游采取了有效措施,黄河干流进入河南境内水质已逐渐恢复正常。
油污一度流过三门峡大坝
1月2日,污染水体已由渭河进入黄河干流。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潼关水文站站长马永江介绍,当日上午该站已检测出水体里石油类超标,而据他估计,油污有可能在前一日晚就已流过潼关水文站。
接到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陕西省环保厅以及环保部的应急通报后,河南省于1月3日启动污染应急预案,位于黄河上游的三门峡市也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沿黄各县(市、区)、乡镇、行政村和相关企业立即停止饮用黄河水。
据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庆义介绍,当时提出的“三个力保”之一就是力保将污染控制在三门峡境内,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一目标已被“突破”。记者从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获悉,尽管三门峡大坝已采取了落闸措施,但油污一度还是流过大坝。
三门峡库区将成治污主战场
昨晚,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陕西、河南、山西三省的主管副省长,以及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专家在三门峡召开紧急会议,会商如何处置中石油漏油污染,未来几天治污的主战场将放在三门峡库区。
日前,三门峡大坝已落闸停止发电,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表示,宁肯少发电、不发电,也力争把污染控制在三门峡境内。
据了解,目前,在三门峡黄河大桥和渑池南曲大桥已修建了两处围油栏,还组织多艘船只在库区通过投放吸油毡和凝油剂吸取油污。另外还安排风陵渡大桥、三门峡库区、大坝下游、渑池南曲大桥设立4个水质监测点,实行24小时监测,1小时一监测,1小时一报告。
污染水体目前对人的影响有限
根据河南省环境监测部门在黄河干流风陵渡、三门峡库区、三门峡大坝水库出口等监测点位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污染水体已经对河南境内水质造成影响,部分断面水质中,石油类浓度超过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记者在三门峡市采访了解到,大多数市民已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到黄河水受污染的情况,据一位姓任的市民说,三门峡水库的水平时只是作为备用水源,现在他们饮用的是别的水库的水,所以不必担心。
专家对目前污染的说法是:有害无毒。据黄河水利委员会一位专家介绍,由于此次泄漏的油料有限,又是长距离奔流,加之天气温度低,河面上的柴油多凝结成块状,扩散不大,对人饮用后的影响已经很有限。
河南境内沿黄各市备用水源充足
截至昨日18时,由于上游采取了有效措施,黄河干流进入河南境内水质已逐渐恢复正常,河南省有关方面特别是三门峡市正在进一步加强后续处置工作,沿黄各县市都已关闭黄河取水水源,在水质未达标前不再从黄河取水。据了解,截至目前,河南境内沿黄各市备用水源充足,未出现缺少情况。
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赴河南检查时要求——
保证沿黄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昨日,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任组长,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水利部、中石油等部门负责人、相关专家联合组成陕西柴油泄漏污染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到河南三门峡黄河大桥等断面现场察看处置情况,晚些时候,在三门峡市大鹏国际酒店召开协调会研究部署加快处置工作事宜。
张力军首先传达了国务院领导批示和要求,他强调,国务院高度关注陕西柴油泄漏污染处置工作,明确要求中石油等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污染处置工作,河南省和陕西省要积极应对,相互配合,保证沿黄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尽快使局部受污区域黄河水质恢复常态。
环保部副部长——
黄河水体污染会很快解决
昨晚,在三门峡市指挥治污的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漏油造成黄河水体污染可以解决,环保部将督促各方全力做好黄河污染防控工作。
昨晚的污染处置工作会开到晚上11时还未结束,但对媒体一直没有开放,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只能在会议室门口等候。在会议间隙,当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走出会议室时,马上被记者们团团围住,而记者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污染到底超标了多少?
张力军说,目前各监测点的数据还在汇总分析中,治污各个工作组也将很快展开工作,相信黄河水体污染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按照要求,从风陵渡至郑州有十几个监测站点24小时不间断取样监测,有的站点甚至要求每1小时测一次,报一次。张力军表示,这些数据因时、因地差异很大,需要综合分析,而最后的数据一定会向社会公布。张小刚
最新消息:渭南漏油污染有效控制 渭河已无油
治理:柴油泄漏致渭河污染 对黄河影响在国家要求范围内
河南三门峡水库大坝落闸 截留黄河油污进行处置
影响:中石油管道破裂 河南境内黄河水质已超标
新闻回顾:中石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发生泄油事故 李克强作批示
下一页:陕西省环保厅称对黄河影响在国家规定水质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