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本质还是农民问题
傅达林(高校教师):大家说了很多,基本上把所呈现的问题都提出来了。说到户籍问题,实际上,近二十年来,我们国家的户籍一直都在改革。为什么一谈到农民工问题就把户籍老盯着呢?就是想把这个城乡差别找到一个突破口,以此来倒逼政府把城乡差距填平。
我们国家的改革一向是采取平稳、渐进的方式,所以,每一个城市都在进行着户籍松动,但都是不彻底的,这个不彻底的原因何在?这就是我们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为什么要提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次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的。实际上,出去打工的人有很多。“6070”后都有,那为什么要着重提到“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就是他们有一些特点,与其他时代的农民工有区别。
区别在哪儿呢?比如说融入城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受教育的程度高一些,对生活的期待更高一些,但他们承受工作的耐力可能差一些。我们以前为什么没有讨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呢?以前打工,就是挣钱,挣了钱以后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没有强烈在城里安家的愿望,这些人在城里打一段时间的工,就退回农村了,也就不存在融入城市的问题。
但是“8090”后不是这样的,他们很多人的愿望就是留在城市里,所以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这一次的用工荒,就突出了这种矛盾。一方面城里人怕农民工多了,占用了公共资源,挤对了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怕他们都走了,活没人干。
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从制度上、立法修缮上能不能很好地解决?我觉得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措施,但不是根本的措施。
农民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户籍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问题。有人担心农民都进城了,谁去种地?但是你有没有办法让农民愿意待在农村?在国外,很多城里人想到农村去还去不了呢。如果说你把农村的公共投入加大了,农村的公共服务、医疗设施、子女教育等都搞得很好了,我相信不一定是所有的人都想到城市里来。
另外,现在我们农民工还没有形成一个意见群体,我们的代表、政协委员这样提,他们的本质可能还是解决城市问题。如果农民工的意见能够组织起来,他们的合理诉求能够上达到决策层,这样才真正有用。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教育他们能够怎么有组织地行使自己的话语权。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西安可否做个榜样?
谭敏涛: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上,我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增加就业岗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也应予以提高,现在的城市居住成本愈加增大,作为一个月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活的人,根本难以支撑在城市居住的开支。
同时,加快中小城镇化建设,逐步缩小中西部地区差异,活跃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县域经济发展,让新生代农民工获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待遇,让他们融入城市不是一个传说,而是渐趋实现的梦想。
欧阳晨雨:应改变农民工群体在市场经济博弈中的不利地位,使他们能够通过正式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可考虑让进城农民特别是其中进城时间较长的农民,参与城市社区民主管理和政治生活的实践,如选举人民代表、参与民主监督活动等。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加快推进基层民主的社会进程。
王昌庆:试点解决农民工的户口问题。如果在这个城市打工十年以上,在这个城市买了房子,结婚生子是否可以优先解决?在生活上,保障他们的各项生存权益等;在政治上,扩大他们的话语权等。行动起来,别再等了,在这方面我们西安能否在全国带个头,做个榜样?
结束语
《农民工之歌》是一首专门为农民工所创作的歌曲,歌中唱道“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未来”,这是新生代农民工喊出的自强口号。但在这样一个涉及数亿人转型的大问题上,不能只靠“相信自己的力量”,更要有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来助推“未来的好年华”。希望我们今天的探讨,能够在这方面起到一点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