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说
定位折射信任危机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既然选择了业务员岗位,肯定会全力以赴把业绩做到最好。”王海的同事说,手机定位无非是像追踪器一样,监视着员工,这属于公司的信任危机。
“晚上回到家,只要一想到手机,都觉得自己无处藏身。”一已婚同事一脸苦笑,为了饭碗不被砸,只能眼睁睁看着手机监视自己。
“公司说只是工作时间内对手机定位,然而,手机是24小时开机,工作以外的时间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定位?”还有一些被定位员工担心,如果发生损害隐私的情况,怎么办?
斗智斗勇
员工反定位各有招数
“反手机定位,我有自己的好方法,但只能偶尔用。”王海说,从针孔摄像头、可拍照手机再到如今的手机GPS定位,高科技把自己逼得无处藏身,为了不丢饭碗,员工们有时不得不与公司斗智斗勇。
1.手机放进冰箱。这种方法是王海恋爱后,绞尽脑汁且反复试验后摸索出来的。
效果:利用冰箱门自然屏蔽信号,拨打手机只能听到“不在服务区”的语音,而不是关机提醒。
2.地下楼层车库。挑地下车库三层楼以下的地方停车,故意把手机留在车内。
效果:利用地下车库未安通信机站,让手机处于自然屏蔽状况,与手机放在冰箱里类似。即使被察觉,可理直气壮讲出停车场位置。
3.呼叫转移,瞒天过海。先把手机设置呼叫转移功能,然后托亲戚或朋友携带去工作地。
效果:不论是公司电脑显示实时定位区域,还是有领导来电抽查,被定位员工均能偷着乐。不过,遇到要求自拍指定内容的彩信图片,很可能失效。
4.反定位必杀技——辞职。其实,反手机定位的最有效且简单的办法只有一种,选择辞职,取消手机定位服务。
效果:自砸饭碗,再谋生路。
手机定位
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网络获取终端用户位置信息,随着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测量精度越高。换句话讲,就是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手段查询某人手机号,以获取所在地位置信息。
律师>
信息泄露造成损害
涉嫌侵犯员工隐私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朝斌:
企业用手机定位监控员工是个新鲜事物,目前我国立法尚未对这种做法作出界定。
本案中,因公司与员工之间有特别约定,员工的工作时间由公司支配,员工有义务汇报工作情况,因此很难说该做法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但公司若因过失或故意造成相关信息泄露或公开,且给员工造成损害,就应当认定为侵犯隐私。若在非工作时间也对员工进行监控,也涉嫌侵犯隐私。
此外,用手机定位监控员工是一种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若未经员工同意监控,无论是否造成后果,都涉嫌侵犯隐私。若利用企业的强势地位迫使员工同意被监控,则涉嫌侵犯员工自由。
新闻链接>
定位掌握员工行踪
河南一家企业惹官司
2007年,河南一家公司给员工配备GPS定位手机,通过公司电脑掌握持机员工行踪。然而,该公司员工被手机定位后很气愤,认为公司做法是掠夺个人空间的侵权行为,遂把公司告上法庭。
二审后,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科技发展应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管理需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公司手机定位的高科技手段管理员工,应关注员工心理需求;手机定位管理方式未得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公司管理方式应予改进。
首席记者 黄艳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