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漂泊了30多年的朱得才拿着地图回忆起儿时西安北关的样子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七八岁时辗转到了山东东明县,30多年后回到西安打工,想找到原来生活在北关的家人,由于城市变化太大,家已经找不到了,40岁的朱得才有些茫然:还能不能找到亲生母亲?
“30年前 我叫张战友”
昨日下午2时许,一男子来到报社,说是要找在西安的家人。身份证上显示他是山东省东明县人,出生于1968年,朱得才操着一口山东味浓厚的普通话:“身份证上的信息是错的,记得姐姐告诉我是1970年出生的。”
和朱得才一同前来的是他同村的邻居朱红军,他们3月2日来到西安,在朝阳门外的地铁工地打工。
“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被拐骗到山东,现在只知道家人名字,就是他们和我擦肩而过,我也认不出来。”朱得才连连挠头说,“30年前,我叫张战友,小名红旗,身份证上的名字是后来改的。”
下午3时,站在北关十字,朱得才指着东北角的一在建高楼说:“我家当时就在这里,以前进院子都要上一个红砖铺成的斜坡,门朝北关正街开着,红色的门牌,23号。”朱得才转身指着北门外的铁路,“绝对是这里,过铁道100多米的距离,没错。”
“以前家门口有个传达室,里面有电话。”朱得才说,“父亲在我大概5岁时去世了,我上到三年级就退学了,然后就和二哥讨饭,现在只记得钟楼和动物园。”
提到自己从小被拐,朱得才说:“那年大概是春天,我和二哥在火车站东南角要饭,有个人就说给我找吃的,二哥也没有管,那人就把我带走了。”朱得才说,人贩子把他卖到了现在的家,上面有三个姐姐,“都对我挺好的,一过去我就开始上学,因为家里穷,没多久就不上了,到1990年我结婚时,父母就开始让我找西安的家人,可一直没有机会离开山东,这次来了,就是想尽力找到。”
派出所户籍档案里没找到线索
昨日下午,顺着自强东路穿过向荣街,朱得才走得很慢,时而停下来指着一些建筑,“这个以前好像就没有”。路过向荣巷小学时,他突然笑着说:“好像我以前上的学校也有个向字。”“父亲叫张现忠(音),我的印象不深,他以前在钢铁厂上班,我们住的房子是厂里分的。母亲叫贾秀兰,身体不好。”
“在家里我最小,姐姐叫张淑琴(音),现在该有50岁了,大哥叫张战国,二哥叫张战胜,属猴。”回忆起姐姐时,朱得才显得有些激动,不住地用手抹脸,“今年来西安,就是想看看母亲还在不在,找到姐姐他们,让他们看我一眼。都40岁了,可我还不知道家在哪儿啊!”
在北关派出所户籍室,朱得才所说的名字都查不到,和他母亲同名的有两个人,看过照片后他摇头,“都不是,母亲那个黑痣我记得最清楚了,”他指着嘴唇下靠左的位置,“就这里,母亲这里有一个比黄豆还大的黑痣。她要是还在的话,今年70多岁了。”
如有市民认识张淑琴(音)、张战国、张战胜,请致电本报热线029-88880000帮助朱得才找到亲人。本报记者李小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