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为赚钱,是否太自恋
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集团老总严琦建议关闭网吧引发轩然大波。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在人民网微博透露:3月10日晚,“一众人马应邀去严琦委员的陶然居晚宴,席间她对关闭网吧的提案颇为沾沾自喜。又称她的陶然居品牌由此话题增值五个亿。”韩委员闻听讥之:“那你岂不是开次两会赚了五亿?”(昨日《华商报》)
哪年都有雷人提案,今年竟似乎有“故意为之”的嫌疑———故意抛出一些雷人提案,引得媒体追逐采访,本人及其控制的企业曝光率猛增,知名度快速提升。炒作也有高下之分,在这个万众瞩目的议政平台上,在提案中塞进“自己的企业品牌能增值多少”这样的私货,涉嫌亵渎全国人民的感情,游戏政协委员的神圣职责,毫无境界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技巧。
我以前没听说过陶然居,现在听说了,如此而已,别的还有什么呢?知名度不等于美誉度,而美誉度才是正面价值的代名词。严委员“陶然”于品牌价值增值5亿,不管她是怎么算出来的,其超级自恋的心态都无法掩饰,让人觉得比她的提案更雷人。公众需要好委员,而不是好演员,更会强烈反感借两会之“热”、炒自家店的行为。靠这种方式赚来的知名度,只能是在恶评如潮中彰显负价值。马龙生
笑话,官员看世博还用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建议将参观世博会列为干部提高创新能力培训的一项内容,称组织干部参观考察世博会,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培训效果,还可以提高旅游经济增量,宣传和推广世博会。(3月13日《广州日报》)
将官员看世博会与提高创新能力和执政能力联系起来,理由“光明正大”,而且很是吓人,似乎让纳税人无法拒绝。问题是:这两者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就好像你看到一个美女,不会立马就使你变得漂亮起来一样。
参观世博会不是免费的,动员全国官员均去参观,光门票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公车、宾馆、餐饮、娱乐等种种道不明说不清的费用,更是一个大窟窿。可笑的是,这位委员居然会担心官员不去参观世博会!在“公款旅游情结”如此浓厚的官员群体,不少人何尝会放过这次难得的“国内游”机会呢?我们该思考的不是官员不去,而是拿什么去监督世博会中那些“公款旅游者”?王军荣
张春贤的时机为啥“成熟”了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表示,湖南将加速推进干部财产公示试点,并称“试点之后,如果需要,我可以带头公布。其实我现在就可以公布,因为没有多少东西。”
前段时间有消息说,推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目前时机还不成熟”。很多人不理解,到底哪里还差火候呢?张春贤作为一省大员,他的时机为什么就“成熟”了呢?其实,话里话外就有答案——— “没有多少东西”,心里坦荡,才敢不反对马上公开。
官员不愿透露财产,无非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财产的来路不正,经不起“晒”;另一种是虽然收入合法,但并不合理。前一种情况是要严厉打击的,后一种情况是我们正在努力治理的。“时机不成熟”不是拒绝公开的理由,强调“技术难度”更是站不住脚。连财产都不敢“晒”,又凭什么得到老百姓信任呢?刘昌海
多元录取对谁都是“好事”吗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表示,我国要逐步实施高校的分类入学考试,探索多元录取的机制。多元化高考,是很多人所倡导的,似乎代表了改革的方向。但是,我实在想提醒一句:就目前现状,这样的改革不一定对谁都是好事儿。
比如,由于城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孩子接受现代教育技术与新生事物的机会相对较少,如果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计入高考总分,农村孩子在这方面的得分机会可能会相对较少,容易造成新的教育不公。更重要的是,招生腐败的教训太多。多元录取的公信度同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固然可能扼杀特殊人才,但是在当前,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权力寻租的空间越小。如果高考招生自主权过大,而高考评价制度建设没有同步跟进,高考招生改革、多元化录取就可能成为某些人弄虚作假的工具。不能光看改革的好处,还要想想它的坏处。汉应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