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广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再起波澜 博弈无退路(图)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中新网   2010-03-17 21:0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2010年1月27日,工作人员在垃圾焚烧热电厂调试设备。当天,江苏连云港市第一座垃圾焚烧热电厂——连云港晨兴环保电厂顺利完成首次点火调试。该电厂总投资2.5亿元,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年上网电量近1亿千瓦时,将于今年4月底并网发电。中新社资料图耿玉和摄


  中新网广州3月17日电 题:广州垃圾焚烧之争:一场没有退路的博弈

  记者 陈建

  全国两会刚落幕,广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之争再起波澜。

  今天媒体披露,广州垃圾处理研讨会的专家意见稿被修改。32位专家的反对声音被“微缩”至1人,一时引起舆论哗然。

  这意味着,虽然政府宣布项目暂停,并广泛征求民意,但是,广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从来没有退出过公众的视线。“安民告示”的失效,折射着这场争议,正成为一场双方均没有退路的博弈。

  在政府层面上,垃圾焚烧发电面临着不可抗拒的迫切性,一方面,明年和后年,随着原有两大垃圾填埋场填满封场,广州将面临每天近万吨垃圾无法处理的危机。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生活垃圾终处理方式有三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发电。前两种均占地多、易造成二次污染,正在逐渐减少使用。尤其是对于正在产生超级城市群的珠三角,填埋垃圾场建远了,成本高昂,仅运输费用就代价不菲,建近了,土地使用的机会成本大增,极不划算。

  更何况,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十一五”末,东部地区设市城市的焚烧处理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五;“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垃圾发电”也被写进《珠三角发展纲要》。

  因此,不难理解,任何一位广州市的市长,都会选择垃圾焚烧作为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必由出路。

  然而,从民间层面上,越来越多的民众已经获悉了二噁英等垃圾焚烧带来的毒素,同时也知道,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一场反对垃圾焚烧的民间运动正在方兴未艾。

  因此,也不难理解,在政府对环境的评估报告准确性尚需时间证明的今天,民众反对在自己家园兴建垃圾焚烧项目,也成为保护自己健康生存权利的华山路。

  本来,政府的计划和民众的要求之间,有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回旋余地。这就是垃圾分类。政府、专家和民众都知道,只有居民首先学会了垃圾分类遗弃,二噁英才会有效控制到环保达标水平。

  于是,在广州的垃圾焚烧项目遇到强大的民意阻力时,从政府到民间都立即意识到回旋余地的重要性。番禺区和广州部分小区立即开展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试点行动。

  让人遗憾的是,据广东的电视媒体报道,目前广州部分开展试点的小区,垃圾分类已难以为继,不少分类处理垃圾桶受损严重,甚至不知所踪,管理部门尚未确定,居民对着镜头明确表示:从来没有尝试过垃圾分类。

  在市民明知人行天桥在身边还要冒险横穿马路的今天,要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其难度之巨,可想而知。

  实际上,政府和市民双方,都无法使用这个回旋余地,因为时间之长,严峻的现实难以允许。

  这场利益博弈,双方都没有退路。因此,广州的垃圾焚烧之争,恐怕经久不息。

  无论是政府制定规划,还是政府部门执行规划,在今天这个民智提升、民意如潮的时代,请务必考虑民意的因素,同时也要为民众留出改变习惯的时间表。

  因为,任何一个城市,均无法同时承受多场没有退路的博弈。

 
 编辑:赵萌 来源:中新网
分享到微博: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图片新闻
纽约笨贼钻通风口行窃被卡住 差点掉进油锅(图)
纽约笨贼钻通风口行窃被卡住 差点掉进油锅(图)
美女肚兜秀惹人眼
美女肚兜秀惹人眼
大S公开与汪小菲婚照
大S公开与汪小菲婚照
世界上那些最给力床铺
世界上那些最给力床铺
陈光标暴力行善引争议
陈光标暴力行善引争议
多国攻击利比亚装备盘点
多国攻击利比亚装备盘点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佛山数百人戴口罩聚集巡游反对垃圾焚烧(组图)   10-01-25 11:43
·武汉在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引发环保争议(图)   10-01-21 11:37
·广州市李坑垃圾焚烧厂爆炸 四名工人受伤(图)   10-01-07 16:41
·专家称中国已具备世界最先进垃圾焚烧技术   10-01-06 16:24
·广州番禺垃圾焚烧项目因居民反对停止   09-12-20 19:58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