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于“血汗工厂”事件漩涡中的华声公司
公司的员工并不认同“血汗工厂”说
记者 潘京 文/图
核心提示
南非世界杯开幕在即,上海一家为世界杯生产吉祥物产品工厂却陷入了一场漩涡。先是被莫名指责超时用工是“血汗工厂”,随后巨额订单被国际足联品牌授权机构叫停。尽管这家中国企业到处喊冤,但至今真相难明。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应该成为对时常加班的国内企业一个提醒——不尊重劳动者的权利,就可能被认为是“血汗工厂”。
2010年3月15日下午5时,随着一声电铃响起,位于上海市嘉定郊区的上海华声塑胶工艺礼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声公司)员工迎来了自己的下班时间。他们三三两两地步出厂门,轻松的表情,让人几乎无法与几天前发生的“血汗工厂”事件联系起来。“公司没有停产吗?”“哪有,就是活儿比以前少了。”一位梳着马尾辫、操江浙口音的女工告诉本报记者,自南非世界杯吉祥物扎库米的订单被叫停后,公司是走了一些工人,但厂子其他种类的玩具在生产,感觉影响不大。
然而,就在几天之前,陷入“血汗工厂”事件漩涡中的华声公司,还在通过各种渠道和声音,极力抵挡和消弭外媒报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吉祥物订单被叫停只是暂时,但由于距离世界杯开幕已经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因而即使能够尽快恢复生产,对一个企业来说,也将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被指“血汗工厂”
订单叫停
1月下旬,就在距离南非世界杯开幕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一篇外媒报道,让生产世界杯吉祥物——扎库米的华声公司恍如被突然泼了一头冷水。
这篇报道中国“血汗工厂”的文章刊登在英国一家名为 《NEWS OFWORLD》(世界新闻报)的报纸上,记者叫SimonParry。根据该报道,生产世界杯吉祥物扎库米的华声公司是一家血汗工厂,直指公司工人工作环境恶劣、待遇差;而紧随其后,南非的《SUNDAYTIMES》(星期日泰晤士报)也刊登了一篇内容大致相同的文章,该文章指出,生产扎库米的华声公司存在着对工人的剥削行为,其理由是超时用工,为了多赚钱,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工作,有时整月得不到休息,而外来务工职员有时会在灯光昏暗的厂房里加班到夜里11点。
报道还称,虽然工人们辛苦工作,但每月只能拿到800元的微薄收入,比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低160元。何况再减去160元的食宿费,他们每天实得的报酬大约只有约21元。更耸人听闻的是,该报道称在这些疲惫的工人当中,还有一些工人甚至没有成年……
随着外媒“血汗工厂”报道的传播,国际足联(FIFA)品牌授权机构、全球授权代表GBG(GlobalBrandsGroup)在3月9日宣布暂停华声公司生产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的合同。GBG指出,凡与其缔结授权协议的持牌人及各自分包工厂和制造商,都有责任遵守世界体育用品业联合会(WFSGI)的守则、声明的基本原则和国际劳工组织(ILO)承认的工作权利。基于此,在媒体曝光了华声公司的用工问题后,GBG便立即派独立的国际性调查公司对该公司进行调查。
据媒体报道,经过调查,查明华声公司存在一些违反GBG社会责任政策的事项,于是,依据这一结果,GBG决定要求华声公司进行整改,“以做出必要的改进”。在这段时间,华声公司制造吉祥物塑胶雕塑的批准被暂停,而暂停的期限,据路透社报道称,将直到该工作条件改善为止。
华声公司“喊冤”:加班纯属自愿
成立于1975年的华声公司,是一家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无毒的塑胶制品、服装模特、商品货架、医学模型和模具的专业公司。从其网站的“企业大事记”记载来看,最初成立于香港的华声公司旨在建立以塑胶礼品、展览道具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国际贸易商行。到了1999年,该公司才在上海嘉定南翔镇设厂,2001年,又在上海市中心的长寿路设立了办事处。
面对突然而来的遭遇,华声公司在“喊冤”的同时,也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对于英国和南非两篇报道所指责的该公司的种种,华声公司解释称,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用工时间一周40小时的规定,但由于此前是计件工资制,因而公司并不要求员工每天具体的工作时间,员工可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调休。
而加班纯属自愿,绝对不超过晚上10点,而加班,公司会相应给予报酬。就工资情况,发言人指出,公司按照完成产品的计件给予薪酬,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公司也会发放国家规定的960元最低工资,至于使用未成年工人,华声公司称每名员工进厂都须持身份证进行登记,而登记名册又在劳动局等监管部门有备份,因此绝不存在使用童工现象。
尽管随着华声公司的严正交涉,登载于英国媒体网站的“血汗工厂”报道被撤了下来,然而,作为企业,由于无法及时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针对未来的终极维权,公司方面也深知并不平坦。
由于保密的原因,至今人们还无从得知到底华声公司拿到的是生产多少扎库米的订单。但即便如此,作为一份颇有影响力的世界杯吉祥物的生产订单,损失肯定不小。
员工的说法:工作条件“还差不多”
根据华声公司公布的地址,本报记者日前来到上海市常德路宝华大厦1909室,发现这里已被另一家新公司入驻,大厦安保人员称,早在数月前,华声公司就已经不在这里办公了。随后记者找到位于长寿大厦1603室的公司设在上海的办事处,但敲开贴有“福”字的房门后,却被一位女工作人员堵在门外,称该公司发言人已就此事作出声明,至于采访具体情况需要预约才行。据大厦保安介绍,该大厦虽为住宅性质,却驻有很多公司,华声公司的办事处来了有一阵子了。
15日下午,本报记者在嘉定南翔镇辗转找到位于众乐路永乐村的华声公司。公司坐南朝北,坐落在路的西端,看上去规模不大,一时很难与生产世界杯吉祥物的企业联系在一起。据当地人说,村子里的房子很多都被附近厂子里的工人租了,走在路上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外地打工者。
由于公司门卫不许本报记者进入公司,故除了大门后面的一排厂房外,再看不到其他建筑。而厂房的墙上,很多墙皮已经剥落。挨到工人下班,本报记者发现,身穿蓝色制服的女工走出厂门不远,便都朝左拐的一个巷子进去,而三拐两拐之后,都走进了一个大院子,院子的大门锁着,只留下一个小门出入,门口有男子把门。透过大门,能看到很多工人都走进了院内一幢大楼,然后又有工人换便装来到场院里吃饭,在本报记者拍照时,一名中年妇女骑着电动车在身后喊:“你拍什么拍,谁让你来拍的!”院内便有几名男子陆续走出制止。后有工人透露说,自从上次那个外国人采访之后,公司就十分警惕记者采访,但实际上公司管理还是很正规的。
据工人介绍,公司有四个主要的部门,即着色部、搪胶部、喷油部和包装部。一位着色部的工人徐燕(化名)听说记者问起关于工人的工作条件,她说还差不多,“公司管吃管住,不错啦”,而针对工资,她说自从出了那事后,他们的工资已经从计件转成计时了,不过,“订单被停,活就少了”。
问起这里的工资,来自安徽的女工卢秋(化名)说:“这儿工资一天30元,没什么意思。”但这种说法,立即遭到来自贵州仁怀的女工王玲(化名)的否认:“没那么低吧,我们包装部每月至少都在1500元以上,有时还会拿2000多元。”
同王玲一起的女工张影(化名)说,她是当天才进厂的,只看不做,“工作环境还可以,一个人一张桌子,全是手工活儿”,她说,她已决定在这里干,只不过这里每顿饭三个菜,没一个有辣子,所以想赶紧租房,自己做饭吃。“在南翔当地,我们这样工资的,至少也算中等。”一位女工称,虽然刚走了一批工人,但公司的条件不赖,等生意好了,还会有外地的工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