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产品原因还是管理难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延安的“放心早餐”在市场上衰败?
延安市场沟口的老张经营着一个固定早餐亭,他认为质量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放心早餐都是前一天下午做好,然后配送给零售商,次日清晨,零售商用煤气灶加热后出售,“二次加热的包子显然没有新鲜出炉的好吃,口感不佳是放心早餐的致命伤。”
此外,放心早餐还要面对传统早餐的竞争挑战,同样的价格,放心早餐的包子比传统早餐小一圈。放心早餐产品更新换代不够及时,品种不变,时间一长就吃腻了。另外,延安人习惯坐在饭店里慢慢吃饭,而放心早餐连个凳子都不能提供,这种饮食上的不便造成顾客流失。
延安市食品总公司总经理钟天杰说,实际上政府领导及公司高层一直非常重视“放心早餐工程”,市商务局领导多次去销售网点调查,在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什么还是出现了亏损,甚至经营不下去了?原因是经验不足,管理不当,销售环节未能处理好!”经过系统分析,公司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由于技术人员短缺和设备设施不配套,造成早餐食品的品种单调和口味质量不够稳定,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致使销售量不能持续增长;对市场需求估计不足,造成产能与销售量脱节,生产成本加大;新产品研发工作滞后;受资金影响,先进设备不能到位,员工技能培训也相对滞后;销售网点减少,销售新员工增加,服务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公司形象。
市民期待放心早餐归来
虽然仅销售了1年时间,但放心早餐在群众心中形成的美誉度是显而易见的。
王玲霞的孩子在延安中学上学,她说当初有放心早餐的时候自己几乎不用再做早点了,孩子在上学路上随便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一个鸡蛋就好了。“政府投资放心早餐,应该质量没问题,至少比小摊点卫生吧,真希望放心早餐能再卖起来。”
放心早餐的关门让延安大学的部分师生受到较大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得不在学校旁边的小巷里吃早餐,还得赶在早上7时之前,因为这片区域几乎没有早餐店。由于城市管理者不许小贩7时之后再上街做买卖,许多人如果错过这个时间,连早餐也吃不上。
在延安大学旁边蹬三轮卖早点的王女士说,她每天7时以后,抱着个纸箱,里面放着包子、豆浆等食品,站在已经关门的放心早餐亭旁叫卖,生意还挺红火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个放心早餐亭,“那时候就不用东躲西藏了”。
最晚4月中旬将重返街头
“我卖的不是早餐,而是概念!”延安市食品总公司总经理钟天杰套用时髦的表述方式说。“在当今早餐市场,群众吃的不是早餐,而是概念,吃的是精品东西,吃的是放心和安全。”
3月19日,钟天杰又在考察两家企业,一家来自江苏,一家来自渭南,都是做放心早餐很有经验的企业,他打算严格审查后把延安的放心早餐工程承包给其中一家,“一旦谈妥了,就马上启动。我现在主要精力都在早餐上,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要搞,一定得坚持下去,不能让市政府的民生工程毁在咱手里。我相信肯定能越办越好”。
汲取以往的教训,他们打算把放心早餐从采购到制作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全部分段承包,各承包人必须缴纳风险押金,并保证产品质量,还要设法降低成本。公司将派人严格监管各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等一切准备妥当,最晚到4月中旬,放心早餐将重新回到街头。
据了解,延安市被商务部确定为2010年主食加工配送工程(主要指放心早餐)试点城市。为此,钟天杰等打算在今年内从管理人员入手,层层落实责任,细化管理水平,加大对各级员工的培训,下大力气引进技术人才。还将在安塞县成立销售分公司,设10个销售网点和两个固定早餐亭。组织人员进机关、社区、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开展上门促销活动。他们还筹备午餐项目,准备在五一前后进行试销。
在一揽子改革想法陆续出台后,延安放心早餐有望再次与延安市民见面。本报记者 王卫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