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车展”和奔驰通勤车
尽管各种设施还在完善中,但鄂尔多斯人对这座新城依然充满自豪,把康巴什誉为“千年荒漠、创业热土”。新区党工委季刊《康巴什》2009年第1期、署名蔺怀恩的一篇文章写道:“眼前这条舒畅伸展的大道,便是人们惊呼的‘上班大道’了……因为市政府机关刚搬迁不久,商业的经营尚属空白,几乎是机关人员的来回跑道。现在是早上8点多钟,赶班点的汽车们轰轰烈烈……我乘坐的这辆沃尔沃轿车身前身后是一片车的涌流。”“奔驰、保时捷、宾利、法拉利们跑得气咻咻,一个个志在超越;后边的宝马、福特野马、兰博基尼、凯迪拉克们你追我赶,使着绝不甘于居后的情绪;就是那享有豪族尊位的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也是那种飞翔的姿影,正在望风绝尘、不可一世地冲来……”
高档轿车是鄂尔多斯的一道风景,有“马路车展”之称。康巴什新区党政大楼前停满了小轿车,粗略一数,有近百辆。停车场上,10余辆奔驰大巴一字排开,车窗上写着“党政机关通勤专用车”。
康巴什商品房价早超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且大多销售一空。珠江国际城B9区保安小康说,小区200多户大多是政府公务员分的房子。在B10区27栋临街开家庭式旅馆的小张说,旅馆的房子就是从统计局一官员那里租来,260平米,年租金8万元。
在康巴什,记者甚至没有找到楼盘售楼处。“房子早都卖完了,全撤了。”街道上却不时能看到售房启事,“140平方米,精装修,售价110万。”
高档车多≠康巴什人多
公务员是这里人口构成的最主要部分。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外宣科科长陈曦告诉记者,2006年7月31日,党政机关从东胜老城区正式迁到康巴什新区,但很多公务员家还在东胜,“于是两头跑。”
再就是到政府办事的人。16日,在康巴什新区的政务服务大厅里,记者终于见到几天来康巴什人口密度最稠密的一刻:3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30多名工作人员、办事的50多人。
15日,中午时分,图书馆大厅。入口处摆放着10台电脑,屏幕显示“读者网上图书馆登录系统”,只是键盘都用塑料纸蒙着,一看就不常用。大厅另一侧是新华书店,4个正在看书的人,其中两人是工作人员。而大厅里的保安比读者多,足足有5人。
还有几个“人多”的地方,一是在建项目的工地,农民工纷纷涌来;一是新区东南的恒信大酒店周围,聚集着数家银行;再就是西边的康城小区,有不少小超市;西北侧珠江国际城有大片别墅社区,路口开着十数家餐馆。
即便是这些地方,也只能在白天看到人。天一黑,这里就跟康巴什的任何一处一样,很快变得比白天还安静。
令人费解的荒漠“白纸”
康巴什新区到底有多少人?管委会的展板如是介绍:2010年,城市人口达10万人;到2020年,达30万人。
10年后的事,没人能确定,但现在城里显然没有10万人。2009年8月出版的《康巴什》季刊透露:新区人口情况2007年16000人、2008年为28000人,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为2.86万人。
两三万人散落在一个32平方公里的钢筋水泥丛林里,不难想象是个什么场景。
16日下午2时10分至2时30分,记者在康巴什城区中心的国旗杆下,对党政大楼对面市府南街上的人、车流量做简单统计。自东向西进城的,分别有轿车32辆、出租车7辆、摩托车1辆、公交车1辆、行人3人;自西向东出城的,分别有轿车34辆、出租车7辆、摩托车6辆、农用三轮车1辆、公交车1辆、行人0人。
综合计算,20分钟内,通过了90辆车、3名行人,平均每分钟通过4.5辆车、0.15个行人。
此时是一天气温最高的时刻,在市府南街南侧成吉思汗广场中央的4座青铜雕塑前,包括记者在内,只有17个人,大多是还未开工、得闲游览的农民工。
17日晚9时,记者随同来自内蒙古赤峰的小伙小刘,对康巴什的一些居民小区入住情况做了一次简单调查,以决定超市还能不能开下去:小刘是一家超市连锁店的店长,去年9月开业,生意一直不景气。
最初,小刘从珠江国际城B7区的联排别墅开始数。一排4户,走过8排,亮灯的户数分别是:1,0,0,0,0,1,0,0——32户中,只有2户亮灯的。
临街的商铺也大多空闲着。B10区3号楼一层临街有21间各百余平方米的商铺,空闲的11间、张贴出租启事的3间、正在装修的3间、开办宾馆或商店的只有4间。
“真空地带”的未来
记者观察到,图书馆大厅里设置有自动售货机、自助存包柜、擦鞋机,服务设施挺齐全;政务大厅的电梯是三菱重工、卫生间的洁具是TOTO;每条街道都修了盲道,而且笔直,绝无其他城市常见的“迷宫”模样。
哪怕再见不到人影的小区道旁都划出了齐整整的停车位,甚至专门标出了自行车位;树坑里铺着一层鹅卵石,个头一般大,颜色也一致;生态公厕也安置在雕塑广场的四周;城区开通两条公交线路,行程13公里长,免费乘坐;2009年5月,康巴什新区成为中国首家环境艺术示范试点城市……
这样一个全新的城市,除了可以追求生活上的美感、舒适度,似乎也应该蕴含无数商机。
记者从康巴什新区管委会了解到,至今,康巴什累计注册企业近350家,注册资金近百亿元。
经济迅速增长,造就了这里的高房价。4星级恒信大酒店,豪华套间每晚1188元,单人间398元。
商铺的租金更是居高不下。康城一期3号楼一家粮油蔬菜店,90多平方米,年租金10万元,水电费另计。
老张是去年8月来康巴什开店的,当时听说很多煤老板在这里购房,“人气一定很旺的”,谁知大半年了,当地住户没见着几个。老张只好把生意瞄准各家工地,给农民工批发粮油蔬菜。
到处见不到人,小刘的超市也招不到人,“每天半天班、月薪1000多”的招聘告示贴出去很久了,一个电话也没接到。
生意好的行业不是没有。B10区49栋11号尚美造型美发屋里天天都挤满了理发的人,据说这是康巴什目前唯一的理发店,即便推个寸头,也要15元。
撑不住的就准备“撤”了。B10区3号楼一层的一家饭馆大门紧锁,贴着“转让”两字。大多数商铺似乎都在“做长线”,等待旺盛人气的出现。
“没有人气,新区就是一座‘空城’,处于‘真空’地带。”康巴什新区管委会主任蔺伟在今年管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对此也并不讳言。蔺伟认为,建区5年来,康巴什没有人气商气,主要原因是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滞后,因此“今年要开建6所幼儿园或学校、1所医院和5个社区卫生站、1家客运站……”
尽管现在没有多少人,但康巴什的未来仍“不可限量”,新区二期建设已经开始。
康巴什现有160多名清洁工,据说今年还要招人,“要铺满(清洁工),还不得500人?”
而新区管委会最新布置的宣传牌显示,将来康巴什面积将达352平方公里——这将是目前规模的10多倍。
“空城记”后记
面对康巴什从荒漠到都市的蝶变,有人赞叹。但面对不到3万人的“空城”,有的人则很是忧虑,认为这全是“GDP至上惹的祸”。
荒漠新城引发争议,或许谁也没想到过。对于这样一个发展速度快得惊人、仿佛天外飞来的城市,鄂尔多斯人在骄傲之余,依然“埋头赶路”,认为这些说法不过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纷繁景象的不同:“某件事在一部分人眼里是盛宴,另一部分人眼里是灰烬。”
不过,具体到一个城市的建设来说,不仅是“荒原涅槃”改变地貌的大手笔,也不只是为了承载腾飞梦想的大开发,而似乎更应遵循一般规律。
康巴什凭借丰厚的经济实力,建起一栋栋别墅、大楼,却单单缺乏城市的灵魂———人,不得不说是种遗憾。还有一种遗憾,有人说,如果这些钱用在社会保障改善民生,解决民众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上多好?
所谓城市,“城,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所谓国计民生———国家经济需要发展,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便利更需重视和保障。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区域经济,这或许是康巴什亟须破解和反思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