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官卖官
谢再兴的仕途也曾顺风顺水。
2006年7月下旬,经浙江省委研究确定全省19名干部将跨市交流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这批跨市交流的大部分是1960年代出生的40岁左右的干部,当中许多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正是这次干部交流中,谢再兴从台州市三门县委副书记、县长,调任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
而瓯海区是温州三大城区之一,也是制造业最为集中之地。当地已经形成了高新科技园区的集聚点。
浙江省委党校一位教授曾就此分析,此次县级党政正职跨市交流任职,将起到“浙江县(市、区)经验的融合作用”。
而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次就任新职也给谢再兴创造了新的寻租空间。
有种说法是,谢再兴在瓯海区委书记期间,有买官卖官嫌疑。在他管辖下,区域内的副局级别以上官员如想升职或者在职,都得到谢再兴处送礼混个“脸熟”。否则,在岗位变动中将乌纱难保。
一个可资佐证的例子是,谢再兴在2007年父亲去世之际,就曾引发一场“震荡”。当时,瓯海的一些局长、镇长闻讯书记父亲大人过世后,纷纷赶赴台州送礼。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告了。据说后来退了一些礼金,事情才算告一段落。”瓯海区委内部人士透露,“其实浙江省纪委关注其好长一段时间了。”
另一种说法是,谢再兴被“抓”是因为他在台州期间的“原罪”导致。
“原罪”
台州市一名之前跟谢再兴有过交往的官员告诉记者,谢本人活动能力比较强,看上去比较本分。但是,在谢再兴工作过的三门,却有一批人在此之前长时间地举报他任职期间有违法违纪的“原罪”。
3月29日晚上,记者拿到的一份举报材料显示,浙江省三门县海游镇统建村、亭旁镇杨家村的叶宗兵、杨小龙等人一直在举报谢再兴及其家人。
该份材料透露,谢再兴在三门县任县长期间,将三门县西区海游镇管辖的17个行政村涉及二万余人生活与生产的七千余亩土地,未经审批出让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荒芜至今。其中五分之四为基本农田。
举报者还称,谢再兴在任期间的2003年4月,将海游镇上坎头村竹岭坑水库自流灌溉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共551亩“非法”出让,仅“浙江善好酒业集团”就非法占用上坎头村土地401亩。后于2004年1月8日,才经省政府审批118.7亩,今仍有390亩余未经审批而非法占用。
举报人认为,“明知未经审批非法出让,县长谢再兴是县政府法定代表人,应负违法犯罪责任,却将善好酒业集团的人员处以刑罚(缓刑),上瞒组织领导,下压民怨民愤。”
就此事,记者查阅2006年6月25日《浙江日报》“浙江国土”专版发现,浙江善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依法批准,于2005年7月开始,擅自占用三门县上坎头村集体土地158.64亩建造厂房,其中占用基本农田146.01亩。“浙江善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占用基本农田建厂房的行为已涉嫌犯罪”,但没发现有举报者上述“有官商勾结‘代坐牢’刑事假案嫌疑”的陈述。
对此,举报人认为这个环节中有官商勾结行为。而且,检举材料不仅举报谢再兴,还牵涉到其弟谢再友和谢再明。
举报认为,其弟谢再友“在其兄庇护下”,随兄从临海市北上三门县,于2001年10月2日,将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基本农田212亩,以“土地经营权转让的”方式非法占用,将自流灌溉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变为荒草丛生的荒草地,今已完全失去基本农田的耕作功能。
谢再兴之弟谢再友乘兄之势力,强行非法建房占地17亩。
谢再兴即将调离时,“指使”其弟谢再友于2006年7月9日,将三门县海游镇上叶片统建村17亩耕地,未经审批非法建成厂房,并强行砍伐村民栽种的梨树,抢夺村民土地。如今,谢再友随兄南下温州瓯海,承包旧村改建工程,全家官商合作,配合默契。
举报者进一步揭露,谢再兴另一弟弟谢再明留在家乡“也不例外”。
2007年谢再明将临海市邵家渡街道底川村(原为前庄村)20余亩基本农田,以18-20万元1亩,非法买卖,今已建成厂房。这些农田均属于本村村民种植草莓大棚,耕作良好的基本农田。
举报者曾向台州市、浙江省等有关部门反映上述问题,但一直没得到有关部门回应。
举报材料内容真实与否,目前尚待有关部门查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