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专题资料库
读者评报活动结束 我们珍视每一条意见和建议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8-16 14:0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
http://news.hsw.cn 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快讯:哈尔滨一小学附近面馆发生爆炸 近40人受伤
·深圳罗湖碎尸案告破 4名在夜场工作女子遭分尸
·台湾女教师与男学生光溜溜躺床上 自称“吃粽子”
·西安东二环发生塔吊倒塌事故 4辆汽车被砸4人受伤
·陕西省历届高考状元一览表(2012年-2009年)
·快讯:陕西省文科状元出炉 高新一中张诗佳688分

  本报“第二届读者节”读者评报活动结束,连日来,4000多位读者参与其中,对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表感谢!这些参与者中将有60位读者或网友,成为“公民记者”、“公民编辑”,体验采访新闻、编辑稿件,并独立完成一份报纸。入选名单将在明日公布。

  这60名入选者还有机会获得由西安国美电器为本次活动特别提供的“大礼包”。如果您想在炎炎夏日,宅在家上网冲浪,价值3000元的笔记本电脑能满足您的愿望;激烈的赛事总是动人心弦,想畅快淋漓地看场球赛吗?西安国美电器还提供了价值26寸的液晶彩电,让您充分享受赛事的激情;如果您喜欢看电影大片,在家享受影院的观影效果,价值1500元的DVD绝对是您的不二选择;还有价值1000元的数码相机,让您用镜头记录这个夏天,为家人和女友拍下无数靓照。 本报记者 马群

  为读者奉献新闻拼盘的精神大餐

  张书省(陕西省记协常务理事、陕西电视台原副台长)

  如果说,十多年前的《华商报》是靠光怪陆离的珍闻趣事赚取读者眼球的话,今天的报纸则是以直切政治、关照中外、放眼世界、展示大国情怀的时政新闻,以关注民生、伸张正义、鞭挞邪恶、褒扬真善美和老百姓患难与共的社会新闻,以坚守传统、张扬人文、提升国民素质的文化新闻,以沟通世界、追赶时尚、满足青年人狂热追求的体育、娱乐新闻以及股市、财经新闻、外埠新闻、社区新闻等等多版块,全方位的大面积全覆盖的一张都市大报了。

  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和广大读者同呼吸、共命运,使《华商报》大大缩短了自己和读者认知距离。七月末报纸四天大字头题,分别是 《副科以上插手房地产可开除》、《西安城区今明或超40℃》、《西安9月开建10万㎡公租房》、《(陕西)高新技术人才可全家落户》,全是从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事关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最普通又是最贴心的新闻吸引读者。

  许多热闹、刺激新闻的背后,读者容易产生极端化情绪,《华商报》则以半版的评论向读者深层次阐释更高层次的认知,也会在新闻消息的后面以链接的形式向你回顾新闻的背景过程或者提供相关事例让你去作横向比较。

  《华商报》的不足:一是评论文章应该从题目到内容更贴近读者,不要玩故弄玄虚,故作高深,不要文字游戏,卖弄噱头。二是重点报道要不惜版面。三是广告版面要认真筹划、美化版面,异形广告的设计要下功夫,也不能无主题的密密麻麻一大片,应该分类细化,视觉美化才好。

  期待《华商报》在更新更高的城市性、人文性、国际化上能再向前迈上一步。

  关注人关注受众的精神家园

  鲍海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自1997年改版以来,《华商报》犹如一匹“黑马”闯入当代报林。以敏锐的视角,独特的选择,丰裕的信息,超凡的表达,快速的传播,有效的媒介运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性“大报”。华商报人勇于担当的报人情怀,为新闻事业奉献的职业精神,铸就了不惧风险的媒介品格。

  《华商报》十几年风风雨雨,以“奉献有价值的新闻与信息”作为自己的价值旨归,付出了相当的心血与汗水。受众通过阅读报纸似乎看到了那些优秀的记者们风尘仆仆驰骋在各种各样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两会”、汶川大地震、奥运会、陕南洪灾、甘肃泥石流……通过报纸也可以感受到华商报人对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衣食住行的稔熟与深切关注。

  但是,对新闻和信息精心地选择、加工、解读,只是受众对一个媒体、特别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报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物质发达、信息繁杂、问题频现的时代,他们更需要的是社会对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引导。

  《华商报》应该有更大更好的作为:其一、是以理性的新闻与信息表达,更加多层面、深层次地关注民生,即在关注百姓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亦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关注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关注受众精神家园的营造;其二、是以理性的新闻与信息表达,诉求当代都市文化的层积,即不仅使报纸媒介成为当代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将都市文化建设重任勇挑在肩,以媒介的价值诉求彰显都市文化文明、进步的一脉,并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鼓”与“呼”。有责任、能担当的媒介必是如此!

  一切尽在不言中

  翻开每天的报纸,值得信任的新闻越来越少了。体现政绩的专版、星族的乏味炒作、明目张胆的花瓶、金币和草药。甚至连让人心静的阅读、连续报道的儒释道论坛,都能透出隐隐约约的有偿嫌疑。反倒是各地突发的社会新闻和海量更新的国际时讯,让读者天天耳目一新。那些饱含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的新闻照片,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意味深长。

  眼见为实的原动力是那样地根深蒂固。明知道照片反映的仅仅是瞬间的真实,甚至是一种假象,可我们还是相信照片。摄影要到现场。从飞赴科威特直击伊拉克战争到南非世界杯赛场,从村妇何永下跪的北川城到总理紧握僧人和搜救队员手的玉树结古寺废墟,哪里是读者关注的焦点,那里就有华商摄影记者在奔忙。连续十年,我是陕西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的评委。《华商报》选送新闻照片的数量之多和质量之高,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这种进步是持续的。仅在今年,《华商报》摄影部就召集了两次研讨会,探讨新时期新闻摄影的路子如何走得更出彩。普利策奖获得者刘香成、路透社中国首席摄影师都曾出现在报社的讲堂上,不断学习是华商报摄影记者常出好作品的精神源泉。

  然而,华商报的新闻图片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首先就独幅新闻照片而言,虽有丰富的信息源,缺少的是现场准确的把握,以及有意味地表达。比如2009年8月12日的照片《特警保护车祸乘客》,就不如同城媒体那张有冲击力和现场感。这方面的提高,靠的是经验的积累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平常的阅读与思考。特别是《视觉新闻》版,有了好的主题,缺乏的是静下心来长久地观照。很多图片故事是一天拍成的,如果能在一组故事里体现出早晚甚至四季的变化,那该多有分量啊!

  去年,能发出声音的报纸诞生了,流媒将很快满足我们同步感受新闻现场影像和声音的愿望,华商传媒的摄影记者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动态图像的拍摄,虽然还没有声音,但,面对那一刻,一切尽在不言中。

  采编业务易学 境界难求

  韩隽(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经常发现这样一个貌似怪异的现象:正确的内容却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应,不能完成预设的传播意图。典型案例如去年自春而冬的“甲流”报道。

  该报道自紧而松,由松而紧,每月报道数量都在20篇以上,最集中的一月达到44篇,保证了强量传播,就报道特点来看,不乏独家。但回头再望,用尽了气力完成的报道,从采编技术来看呈现几乎臻于完善,但就是多了表面少了实质,显了冲击缺了平衡,有了物质无了精神,偏了迎合失了引领,缺失了一些角度、精度、尺度和高度。

  一缺科学的专家视角。报道内容多为应对设防,但如何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如何总结疫病来临时的分类管理、下放检测诊断权限等工作做法和经验等,权威专家全在隐蔽状态。二缺精微的问题意识。甲流怎么就突然爆发了?防控重点高危人群为什么是青少年和儿童?如果近距离在学校和社区探讨问题答案,报道脉络就更为清晰。三缺符合尺度的层面架构。动态报道多,心理情感历程少;自上而下多,自下而上少;正面报道多,侧面写实少;消息多特写评论少;客观体裁多,以主观写客观,如随笔、日记少。四缺认识上的提升深化。至少可以有三重认识提升:一是由甲流而生的传染病流行传染链的追踪梳理,这有助于公众防范以后的其他类型疫病;二是陕西“防疫大堤”和陕西“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三是对地方经济、社会心理等的影响,帮助公众明晰疾病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薄弱、脆弱省区的不良和多面影响。

  从这个案例而言,难不在业务,再难的业务都简单,难在采编之外的视野与境界。采编之难,一难在于将日常报道置于人的系统关照之下,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空间对接;二难在于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关注社会环境变化,在报道中提出更全面和更具有道德感的举措。三难在于如何从行为到内心,以稿件传递信息,开启美好,担当使命。

  评论应多些雍容和理性

  卢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报人、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员)

  如果说新闻记者是艨艟巨舰桅顶的守望者,那么,新闻评论员就是桅下评鉴、剖析新闻信息的人。这些桅下人的意见,也往往牵系着航程的方向,他们月月日日的评述,为历史的仓廪积累着闪光的智慧,为社会奉献着创造性的理性思辨成果。这是我,一个十年老读者,最想对评论员和编辑们说的心里话。

  长年品读华商评论,感到其特点有三:一是“广”。举凡国政民生、社情官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乃至突发事件、高温天气,都一一纳入评论者视野。真可谓庙堂江湖,无所不议;万家忧乐,齐奔笔底。二是“锐”。观点新锐,语言尖锐,眼光明锐。斥恶扬善,反腐正俗。三是“快”。见事早,行动快,笔头快,见报快,为多年生活慢节奏的秦地,带来一种快言快语、快速反应的传播生态。

  然而,优点的影子下常蜷伏着对应的缺点。我希望华商评论能注意,从“广”中再求精,从“锐”中再求深,从“快”中再求准。客观、精准和公信力是纸质媒体的优势,希望尽量少用“七宝楼”式的华丽赘语来表达观点,让直白清爽的评论语言吸引更多的大众读者。理论的硕果,由“学养+眼光+公正”铸成。评论者应该多注意省视自己的学养和知识结构,靠西方启蒙时期或民主主义的价值观,并不能作为今天衡量社会主义中国许多问题的尺子。对转载的一些网络评论稿,能否三滤而引之?版面上应尽量少些戾气,多些雍容和理性为佳。

  另外,我建议开设“跟踪评论”栏目,对顽固逆行者跟踪连续追评,直至其改正。这也可能成为舆论监督之一体。

编辑:叶萍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新闻博士后:记者编辑应更多朝向生活 而不是热线 08-13 10:49
读者评报:盼《华商报》对底层人群给予更多关注 08-13 10:49
读者评报:应开拓报网联动新形式 08-13 10:49
线索报料人:听说原油泄漏 深夜QQ上报料 08-13 10:49
新闻推荐
热点关注
37岁球迷熬夜看欧洲杯 突发病致偏瘫
  多天熬夜看球的球迷们注意了,昨日,家住东直门附近的陈先生熬夜看完欧洲杯后,顿...详细>>
物理名师被曝性侵十余男童
  担忧儿子遭遇类似事件 网友沉默15年后爆料 专家称男童遭遇性骚扰更需心理疏导。”...详细>>
小偷被抢20元后感觉丢人 愤怒跳河自杀
  昨日清晨7时许,五丁桥桥头,一名脸上血迹未干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河边,在此发呆一个...详细>>
老陕播客
英皇回应郑希怡重伤事件
郑希怡重伤入院
女富豪征婚须喜欢麻将
女富豪征婚需会麻将
艺术家陈强病逝
艺术家陈强病逝
飞来板砖砸死副驾驶
飞来板砖砸死副驾
·福州中学生为争“班花”与情敌决斗被捅死(图)
·莆田老太质疑售票员多收5毛钱 被打赶下车
·男子为救白血病女友卖房 携父母集体打工(图)
·男子带玩具枪抢劫 得手后故意拉枪栓露马脚
·作坊老板为面条保鲜添加硼砂 2克可致婴儿死亡
·湘西保靖县班车被淹 澡盆转移抢救两婴儿
·37岁球迷熬夜看欧洲杯 突发脑血管病致偏瘫
·食物中出现苍蝇顾客要求免单 女主管当场吞下
·高州一农妇产下“巴掌婴”(图)
·物理名师被曝性侵十余男童 校长:马上进行调查
·6旬孤身老人雇女友 得知其有丈夫发短信辱骂
·温州一醉酒男扑倒女司机乱咬其脸 致伤者血肉模糊
全民乱拍
寻觅西安风雨飘摇的古城墙
寻觅西安风雨飘摇的古城墙
四教并存的青岩古镇
四教并存的青岩古镇
梦幻巴厘岛
梦幻巴厘岛
花馍馍好似工艺品
花馍馍好似工艺品
赛龙舟
赛龙舟
八旬报童夫妇卖报十余载
八旬报童夫妇卖报十余载
一手抱娃一手开车 危险啊!
一手抱娃一手开车 危险啊!
终南山下的向日葵花海
终南山下的向日葵花海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 新 闻
  • 娱 乐
  • 体 育
  华商视界 更多>> 
刘翔娇妻早年参加选秀照曝光
刘翔娇妻早年参加选秀照曝光
城墙上的雨中奇景
城墙上的雨中奇景
巴神训练场当众露内裤
巴神训练场当众露内裤
老人因让座扇小伙4耳光后死亡
老人因让座扇小伙4耳光后死亡
国产运20低空扑来很霸气
国产运20低空扑来很霸气
成都百万玛莎拉蒂三连撞
成都百万玛莎拉蒂三连撞
  新闻专题 更多>> 
【新闻解读课】第143期:明星频涉毒为哪般?
【新闻解读课】第143期:明星频涉毒为哪般?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新闻解读课】第142期:二胎放肆爱,老大就克制?
【新闻解读课】第142期:二胎放肆爱,老大就克制?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新闻调查 更多>>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